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民俗游 >>> 文章内容


初探洱海神秘古文明


来源:东陆资讯网   时间:2005-2-3   阅读1070次

     大理,文献名邦,演义无数脍炙人口的传奇,“南诏国”、“大理国”,曾雄霸中国西南,动人心魄的历史令人神思遐想。其实,古人类文明在大理繁衍昌荣远在“南诏国”、“大理国”之前!那么,在这片土地上究竟生活过哪些民族,孕育出怎样的文明?目前在大理洱海银梭岛进行的考古发掘活动,正一天天扫去覆盖于这些古文明上的历史积尘———
   
      银梭岛,洱海东南部一座靠近洱海湖岸的圆形小岛,直径约200米。1972年以前与陆地一水相隔,近年,因洱海水位下降而与陆地相连。
   
      1972年,当地村民在岛东南边发现一批建筑木桩,经碳14同位素测定,距今约2600年;与此同时,在岛西北角又出土一罐古钱币,有汉五株、王莽“大泉五十、大布黄千”等古钱币345枚。此外,岛上还发现大量夹砂棕色陶片、靴形陶器、网坠、单耳双耳罐等陶器。经考证,银梭岛是古代居民濒水而居的一处居住遗址,与剑川海门口遗址接近,故确定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居住遗址。
   
      3年前,省考古所刘旭、闵锐及大理市博物馆馆长段进明在大理境内进行考古勘察时,曾偶然踏上银梭岛,但他们绝没想到,这里还埋藏着更惊人的秘密……
   
      经周密筹备,闵锐率考古队于10月3日再次踏上银梭岛。11月15日,记者应邀来到现场,考古队已收获颇多——已分别编号装在小塑料袋中的有不到人指甲大小的青铜鱼钩,色泽明艳、饰有绳纹和水纹的夹沙橙黄陶,以及青铜残片、石网坠和纺轮等器物。最有意思的是几颗打磨光滑的心形石器,它们的用途暂时不能确定,大家开玩笑说:“这大概是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吧,看来古代先民就知道用心型饰物传情达意了,我们现代人可落伍啦!”
   
    石制宝剑依然锋利
   
      深秋的洱海碧波荡漾,阳光下的银梭岛松柏环绕。但考古队员顾不上欣赏秀丽风光,他们要在预计90天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为古老文明提供佐证的更多证据。
   
      12月2日,闵锐又与记者联系,电话中他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考古队有了更大收获:在深达3.2米标号为22层的地下深处,更多的陶器、石器、青铜残片被发现。其中,一块已出土的铜矿石最为引人注目!由于银梭岛并不产铜,专家推测,铜矿石很可能是当时的居民从外地交换来的——这个古老民族是否已经掌握冶炼金属铸造器具和武器的技术?这块铜矿石就是很好的证据。该地层中同时还发掘出一把磨制而成的石剑,这把刃口锋利的石剑很有可能是古人对付猛兽和抵抗外来部落入侵的兵器。
   
      古代先民为何选择银梭岛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勘测发现,银梭岛北坡下风处有一个海风根本吹不到的“避风港”,这里依山傍水,在冬季能躲避寒冷的海风,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自然成为古文明繁衍生息的落脚点。一只出土的陶制小船模型还证明,这个临水而居的古民族不仅会用鱼钩、网坠捕鱼,更已经掌握了驾船捕鱼的本领。在银梭岛古遗址,遍地堆满白色螺壳,大部分螺壳的底部都有一个被敲开的小口,证明这些螺蛳是被食用过的,食用方法与现代人相同。记者发现,螺壳有的体积较小且表面很光滑,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相差无几,另一种却像海螺那样,个头较大且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怎么回事?
   
   
   
    渔猎采摘的原始生活
   
      闵锐说,这些有花纹的螺壳是从较深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越向下这样的螺壳越多,看来,为了适应许多年来水位、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改变,螺蛳也“变异”了。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青鱼的咽喉齿,据有关专家推测,在古代这种鱼有1米多长,而现在这么大的鱼在洱海已经非常少见了,远古时期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和现在一样恩泽着靠它生活的人们。
   
      在银梭岛,伴随人类遗迹还出土了鼠、猫、猪、羊等动物骨头,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数量之多,也从一方面证明了当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物种不在少数。考古学家张增祺研究员在上世纪70年代曾写过一篇有关洱海周边地质考古的文章,文中他提出洱海以前是东高西低,随着地壳变迁出现东沉西升,才逐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理环境,这里的考古发掘也以事实验证了张教授的观点。
   
      根据目前资料我们得知,这支古民族的食物大致来源于捞螺蛳、捕鱼、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果实。而大量发掘出土的纺轮,激起了专家们对当时纺织业的探寻——既然已经使用纺轮,那么他们会织布制衣吗?他们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又会用什么材料制作服装?专家们正在寻找答案。
   
      曾经繁盛的古老民族
   
      古代先民如何生活,居住环境如何,使用什么样的器物?遗址中还发现了埋设支撑房屋的房柱所留下的柱洞,有4个并列的,也有一排两个并列的,分布在一定的层面上,柱洞四周的地面还出现了人类行走所形成的踩踏面,由此可知,古人当时居住的大多是窝棚和平地式矮房。
   
      在已发掘出的一座石墙的北面,还发现了一条1米多宽、深度也在1米左右的沟,专家推测这条沟可能是排水沟,更可能是用来阻挡野兽和外敌入侵的防护沟,看来古代先民已经学会用“壕沟”来更有效保护自己了。同时出土的难以数记的陶罐和陶制器皿残片,以及大量有火烧痕迹的红烧土块似乎在向世人展示,这个洱海之滨的古代民族曾有过人丁兴旺的繁盛时期。
   
      考古学家目前已推测出,这个遗址的年代大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而这个古老神秘的民族演绎过怎样的文明?他们的历史是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的呢?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还在进行,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正一层层被揭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