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名寺 >>> 文章内容


普陀山法雨寺


时间:2005-2-2   阅读271次

     普陀山法雨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也称石寺,为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万历八年(1580年),麻城僧大智(名真融)从西蜀华蓥山来普陀礼佛,见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题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郡守吴安国将其改额海潮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寺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增建殿宇。万历三十四年(1906年)朝廷敕赐“护国镇海禅寺”匾额并《龙藏》一部。后几经兵火,寺院遭毁,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别庵和尚前来住持,再度扩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朝廷赐帑与前寺(普济寺)同时兴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赐“天花法雨”匾额,遂改名“法雨禅寺”。雍正九年(1731年)又进行大规模扩修,从此殿堂楼阁,规模宏伟,雕梁画栋,辉煌瑰丽,遂成东南名刹。
      由普济寺至法雨寺需经过一段香道,称“玉堂街”。之所以叫“街”,是由于过去此段香道,两旁寺院众多,且山上岩珍石奇,珠玑琳琅,沿途罗陈,宛若街市。这条玉堂街,犹如一条金丝钱,将洪筏房、法华洞、仙人井、朝阳洞、悦岭庵、大乘庵、香林庵、雨华庵、杨枝庵、法雨寺等风景点珍珠似地串了起来。沿街而行,还可东望干步金沙的银涛,西赏烟墩,前望象王诸峰的翠霭,一路映山带海,绵延起伏,翠霭银涛,应接不暇。人颂此路:“竹内鸣泉传飞语,松间群路露金绳。山到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此路原为沙路,行走不便。明万历年(1573一1619年),镇海寺(即今法雨寺)僧如珂募石砌成石板路。如坷字玉堂,后人纪念他筑路功绩,以其字“玉堂”名路。“珠茅甃石见康庄,以字题名亦不忘。从此脚跟归正路,涛声山色转风光”,诗句中所记的便是这件事。
      今玉堂街已改成公路,沿街而行,游人香客都必然要去杨枝庵拜谒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庵在雪浪山西,清凉岗下。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抗倭名将侯继高督师海疆,顺游普陀,将历年所得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勒石,植碑于宝陀寺(今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宇毁于兵灾,碑亦遭劫。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宁绍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请名匠重新勒刻杨枝观音碑,并建庵供奉,遂以“杨枝庵”命名。三百多年来,殿宇几经废兴,此碑得以幸存,是普陀山一件艺术瑰宝。碑石高2.5米,宽1.2米,中间刻观音大士立像,珠冠锦袍,缨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露趺足,端祥庄严。碑右镌“唐阎立本书”,左间刻“明定海备倭梁文、台州痒生刘聚福同勒”,下端刻“武林孙良镌”。此画像线条流畅,造型壮丽,刻划细腻,刚柔相间,造诣深湛,确系艺术珍品。阎立本是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官至有相,现在传世的画很少,故宫博物馆藏有(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西藏松赞干布使节的故事,此外尚有历代皇帝像,至于佛像,据说仅传此杨枝观音,可谓稀世之宝。
      玉堂街的尽头就是海会桥,此桥是进入法雨寺的正路,桥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法雨寺住持化闻募修而成。桥前古木参天,极为幽静。
      跨过海会桥就到了法雨寺。寺占地33408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厅堂计294问,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在建筑群的布局上,系用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格局,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寺容显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写诗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匾额青蓝底金字,上题“天华法雨”四字。寺门亭西是影壁,原是砖雕三龙壁,上书梵文“唵嘛呢叭弥吽”意即神力不可思议,十年动乱中被毁。1987年,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壁一座,宽12米,高9米,厚1米,全部用青石浮雕砌成,群龙飞舞,栩栩如生。
      天王殿。重檐歇山,檐间额题“天王殿”。1988年恢复建设时,改为两座五层石经幢塔。天王殿前古樟成林,中间甬道两侧竖有旗杆两根,这也有别于山上其他寺院。据说,其一根已变换过七八次,而另一根虽常被香客当作神物,剥皮作药,但仍然巍峨高耸,故有“后寺活旗杆”之美称。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千篇一律。
      玉佛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重檐歇山式建筑。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致的建筑,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重檐歇山,黄琉璃顶。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玉佛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2米,玉色皎洁,雕琢极工。十年动乱中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九龙殿。又称圆通殿,为法雨寺的主殿。殿前有古树十余株,其中两棵银杏高入云天,树围粗约三抱。东侧的龙风柏蟠屈如虬螭,形奇状怪。殿台前三面石栏板上分刻二十四行孝图,取自元郭居敬编辑的古今二十四孝子的故事。他们是大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庚黔安、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裒、丁兰、孟宗和黄庭坚。孝悌本是儒学内容,在这里也移植到佛教中来了。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赐“法雨禅寺”额时,批准法雨寺住持性统的奏请,仿明故宫九龙殿盖成,为目前国内寺院建筑上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高22米,重檐歇山,黄琉璃顶,斗拱承托,平身科思重翘三昂,柱头和角科是重翘四昂,下层面宽七间,外加廊檐,上层五间,进深六间外加廊檐。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正中供奉毗卢观音像(脱沙制),后供千手观音,系香樟木雕像,1988年新雕。东西各有配房七间。
      御碑殿。殿宇五间,亦盖黄瓦。西侧楼屋内有门可通上佛顶山的香云路。 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面宽五间(宽约32米),进深四间,前有外廊,斗拱承担,殿中供三世佛。殿东耳殿三间,为“三圣殿”,供三圣立像。西耳殿三间为“关帝殿”,供关公金坐像。两侧配房(客堂)各五间。
      方丈院为全寺最高处,二层檐楼房一排共27间,分隔为五个院。中间七间过去为印光法师方丈室,后改为纪念堂印光法师(1861一1940年),俗名赵绍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陕西。21岁在终南山莲花洞出家,后赴北京红螺山资福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印光随普陀山法雨掸寺赴北京请藏经的僧人化闻来普陀山,遂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40余年。其间,他将自己研究所得写成文章,在上海《佛学丛报》上发表。后来有人将他的文章辑成《印法师法文钞》,在北京印行,对中国佛教界影响深远。于是来山向他问道的人络绎不绝,有数万人在他的影响下吸依佛教。1930年,印光在苏州灵岩寺建立净土道场,弘扬净土法门。其著述有《净土疑论》、《宗教不宜滥论》等,后被人辑印成《印光法师文钞》4册刊行。1941年圆寂,僧众推他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后人在普陀山法雨寺将其方丈室辟为纪念堂,以纪念这位高僧。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