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名寺 >>> 文章内容


五台山菩萨顶


时间:2005-2-2   阅读265次

     五台山菩萨顶——灵峰圣境
   
      座落在灵鹫峰上的菩萨顶,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富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庙,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五台真容院,加以扩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代以后,仍沿称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至今。菩萨顶的极盛时期是在清代。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康熙帝曾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雍正时,因第二任大喇嘛无行,提督印被朝廷收回),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政府为达到以上目的,不惜增强为蒙古、西藏人民所信仰的黄教在五台山的地位,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每每朝礼五台,也一般都住菩萨顶,这自然就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领先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又敕命“阖寺改覆琉璃黄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琉璃黄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同时,国家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月,康熙帝又敕命“于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十名,步兵三十名,守护香火供器。”在清代,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六所黄庙归章嘉呼图克图管辖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驻节菩萨顶的扎萨克大喇嘛统率。
      菩萨顶的寺庙建筑是参照皇家的宫室制度营造的。建筑在灵鹫蜂顶的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十分壮丽。殿宇上覆盖着黄绿蓝三色彩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全寺占地9l0多平方米,有殿堂楼房11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大寺院中又分几处小院落。
      从显通寺楼前起步,沿一段段石台阶组成的曲折山道而上,经圆照寺、茶亭、广宗寺,便到了菩萨顶的大照壁下,仰首上望,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坡度很大,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一百零八级石台阶步步登高,按佛家说法,把就世上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于石台阶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的大匾上,清代康熙皇帝御笔馏金大字“灵峰胜境”闪烁有光。置身牌楼下,极目远望,远山近水,云下庙,尽收眼底。
      登一百零八级台阶,过华丽牌楼,迎面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庙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石阶,中间铺设斜面的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的礓石察铺设没有两样。
      菩萨顶寺院内,地面平广。殿建坐北向南,东西两厢置配和廊房。第一座为天王殿,前后面檐墙装板壁,与其它寺院天主殿构筑形式有别。
      第二座为大雄宝殿,是寺里举行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的正脊两端,嵌置雄健的琉璃鸱吻;殿脊正中又置琉璃大宝刹。大殿四周有石雕的回廊环护,前面则与卷棚重檐式的献殿连为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内供释迦、弥陀、弥勒三世佛。在这座庄严的大殿里,中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贤赞大活佛于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第三座为文殊殿,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横梁嵌的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牌坊与牌楼不同,牌坊只用立柱加横梁,而牌楼则是在横梁上还筑有楼顶,斗拱层叠,飞檐起脊,形式华美。文殊殿重建于清代,阔三楹,进深二架,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暑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大殿的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大殿四周副阶周匝,石雕回廊环护,把殿堂烘托得更加富丽堂皇。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的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
      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参诣礼拜之处。汉地佛教徒朝拜时,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数民族佛教徒朝拜时,则行“五体投地礼”,即头和四肢同时爬俯于地,十分恭敬和虔诚。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十二幅,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颜料工笔画成,是藏画中的珍品。有人还称文殊殿为“滴水殿”。殿檐台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当天空晴朗时,该殿仍象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吸引着游人久久仁立,赏此异景。
      文殊殿西侧有一小门,入门,迎面拐角是二龙壁。望北是僧房与围墙形成的夹道,上下各十五间的二层木楼一字排列,与另一侧的高围墙夹成深长的过道。过道东侧又有一小门,通到菩萨顶的后院。该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台边,也置有一大铜锅,口径1.67米,深1.33米。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因这些锅大得少见,人们便附会了许多夸张的趣话。
      菩萨顶一连三进大殿的东部,又有前后套院两处。前院为僧台禅堂,后院过去是喇嘛住的地方。坐南朝北的禅堂与钟鼓楼和西侧同样形式的堂屋排成一条横线,分左右相对称。两边的堂屋上盖孔雀蓝琉璃瓦,钟鼓楼顶盖黄色的琉璃瓦,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非常引人注目。前院与后院中间有过堂相通,过堂内和后院的圆亭内,分别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四棱碑。碑为方座螭首,高达6米,四面具宽l米。两通碑均系乾隆御碑,碑身四面分别用汉、蒙、藏、满四种文字镌刻。碑文采用诗体形式,抒发了乾隆皇帝朝五台山文殊圣迹的情怀和感受。字体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很宝贵的艺术珍品。
      从清代开始,五台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四至六月十五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当然是其中心,其它寺庙也大开山门,迎接各地的香客游人。一时五台山区,尤其是寺庙集中的台怀镇殿堂里蜡烛高照,香烟缭绕,钟鼓磬铛木鱼声,诵经唱赞声,响彻于五台上空。
      六月十四日,全山的喇嘛们头戴各种脸谱面具;身穿各种衣装服饰,口念护法经,身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魔”;十五日,又在罗眠寺“跳神”,并出来绕街转迈。前头驾着弥勒菩萨像,接着大喇嘛坐八抬大轿,二喇嘛骑高头大马,其余僧众,鸣锣开道,击鼓吹号,演奏庙堂音乐,异常热闹。
      当地群众和四方游人如潮水般涌着,争相观看。据说,五台山六月古庙会是由西藏传来的。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