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文章内容


中国化工园区建设的喜与忧!


时间:2004-9-30   阅读1410次

     中国对石化和化学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各地化工园区的兴起、建设和发展。从199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掀起一股兴建化工园的热潮;2000年后,这股热潮进一步升温。通过1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建的化工园区己超过60余家。中国化工园区或依托大型石化企业,或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与资源优势,或依托地区的需求市场,或以老企业产业基础为核心,正在适时地得以建立和发展。
    截至2004年8月,全国各地已崛起各种类型(炼油石化型、化工型、精细化工型)的化工园区数十个,中国化工园区现己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其发展形式令人欣喜。
    我国化学工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我国支农化工、传统的基础化工一直是化工行业的发展重点,而具有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比重较低。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化工行业面临的棘手的难题。化工园区依靠自身优势可以解决这些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们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专业化配套设施,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企业。引进的技术和项目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或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产品。一批行业急需的技术和项目陆续在园区落户,如MDI、TDI、PC和PTMEG(聚四氢呋喃)进入上海化工园区,聚甲醛进入张家港、南通化工园区,氨纶进入嘉兴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各化工园区依据产业布局的调整,建有统一的'三废'处理设施,使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得以实施,产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靠近钱塘江,环境自净能力强,适合集中处理'三废',形成了以染料、有机颜料、医药中间体为主,生物化工、无机化工、高档染整及各类专用化学品为辅的专业园区。该园区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入园企业最多的精细化工园区之一。
    一些国内一流的化工园区成功的一个共同标志就是注意特色定位,配套设施齐全,突出化工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特定国内外厂商的吸引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上海化工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效的管理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都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巴斯夫、拜耳、BP等均已落户区内。在建的年产90万吨乙烯、20万吨聚碳酸酯、70万吨异氰酸酯等均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装置。入区前上海天原的19万吨氯气只能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但在园区实现生产一体化后,副产品氯化氢又可生产30万吨聚氯乙烯。一份原料生产出两份产品,园区的一体化优势尽显无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东接仪征化纤,西邻扬子石化。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南京化工园区提供了腾飞的平台,园区依托区内乙烯、醋酸等上游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与国际资本嫁接,积极向中下游产品延伸配套,重点发展医药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学品等石油化工延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使南京地区的化工产业实现由原来的重化工业占主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化工产业转变。位于渤海湾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海洋化工为主线,与石油化工相结合,重点发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多门类国内外化工投资项目。并准备兴建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天然气管线入区、35kV变电站即将建成。这些都为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的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亚湾石化区以炼油和乙烯项目为龙头,大型项目相对集中,充分依托惠州大亚湾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面向销量巨大的华南石化市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规划将大亚湾石化区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区。
    但在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即将要建设的化工园区还有几十个,其中也有一些化工园区由于规划不合理,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如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产业联系等。这些情况不免令人担忧。
    一般情况下,化工园区建设到一定规模需要10年到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发达国家化工园区的建设已有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国内和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在建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要做到从一开始就必须有明确的定位,要减少盲目性,认真分析周边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将园区的发展与地域经济、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建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进入园区的项目,必须是技术含量高,生态环境相容性好的产品,尽可能把'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处理过的'三废'再集中进行处理,使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真正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才能使化工园区发挥更好的作用,跟上世界潮流。
    总的来看,化工园区建设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化工园区的建设也已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它既为外商寻求发展提供了商机,更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注:本文摘自《中国化工在线周刊》(Chemsina Weekly),内容仅供决策参考;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