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章内容


三餐中的健美之计


时间:2005-1-27   阅读875次

     增强营养有利于健康,但要冒发胖的风险;为追求好身材而节食,又可能引起健康问题。有没有两全齐美的办法呢?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并推荐以下饮食策略。
   
    营养巧组合
   
    埃及著名学者努福尔经过长期研究指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对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关键在于巧妙组合,即将富含油脂的食物与豆类蔬菜组合, 尽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这样既能增加养分摄入,又有利于减肥。
   
    脂肪巧选择
   
    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损害健康,兴利除弊的唯一办法是巧妙选择。据营养学家分析,脂肪分为三类:第一类可大量增加人体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其制品,奶油与乳酪中的脂肪;第二类对人体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如鸡肉、蛋类和甲壳类动物脂肪;第三类是能够降低胆固醇的脂肪,如橄榄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显然,后两类脂肪是你最佳的选择。
   
    三餐要定量
   
    合理掌握三餐的进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关键。食量不可过多,也不宜太少,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食物的热能与份量时要了解生熟有别。比如,熟鸡的重量只有生鸡的80%,熟牛肉只有生牛肉的65%。此外,即使同一类仪器所含热能也不完全一 样,如100克童子鸡含热能约400千卡,而同等量的老鸡肉热能高达550千卡。要挑选养分相同但热量相对较少的食物。
   
    据测算,青年男女一天的进食量大致如下;粮食500克,蛋1个,瘦肉100克, 鱼150克,豆类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不妨冷吃
   
    热食可增加人体热能。吃冷食要先经过热化才进入消化过程,因而能消耗一部分热能。就是说,冷吃耗能,特别有利于肥男胖女度夏。
   
    细嚼慢咽
   
    咀嚼可消耗热能,吃同种乃至同样多的食物,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利于保持体重适中。
   
    据日本玛丽娜医科大学营养学教研室中村丁次观察,肥胖男子用8-10分钟吃完的饮食瘦人需13-16分钟;对同一种食物,肥胖者只咀嚼7.7-8.1次,瘦人则要咀嚼 8.9-9.4 次。限制胖人的进食速度19周后,男子减重4000克,女子减重4500克。 多吃必须多动 虽然贪食不利于体重稳定,但有些人就是嘴馋,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牺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摄入的过多热量。为了不影响健康,以牺牲晚餐为妥。一来偶尔饿一顿对身体无大碍,二来人晚上入睡后消耗的热量有限。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办法是多运动,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沃德教授的忠告。
   
    研究资料表明,胖人与瘦子在夜间无甚区别,消耗的热能大致相等。关键是在白天,胖子活动少,身体内部活动趋于缓慢,以致热能积存转化为脂肪。
   
    增加进餐次数
   
    将同样多的食物分成5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养分摄取不受损失,但体内产生的热量要少得多。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每天进餐少于3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胆固醇增高; 进餐5次以上者,肥胖的发生率为28.8%,胆固醇偏高者仅中17.9%。原因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的燃烧。
   
    摄足微量营养素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肥胖与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6、B12与尼克 酸等,它促使脂肪分解。钙、铁、锌等矿物元素也是体内能量转换的必需物质。这些微量营养素主要分布于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干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样化, 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相兼的配餐原则。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