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章内容


一名女大学生自杀前的心灵独白


时间:2005-10-7   阅读1141次

    独白一
   
    从小就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
   
    我的故事很普通,我只是蔺老师教育挽救的成百上千个学生中的一个。我当初那段经历其实很大一部分也是社会大环境以及家庭造成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又是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我管教得很严厉。社会环境则是你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而忽视孩子与人交往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自己这些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
   
    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好学生,是那种很典型的乖乖女,学习成绩特别好,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家长面前也是那种很乖顺的孩子。普遍的情况是学校老师比较重视外显的东西,比如学生打架、早恋,或者做出对社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然后去管束这种事情,而对没有表现出来的内隐的东西却重视不够,这种东西不伤害别人,但它伤害自己,我觉得我属于这样的。我本身性格就很内向,又不注重跟人交往,就是一个劲地学习,学习特别好,别人也都觉得我挺好,但是我自己并不是很开心。
   
    为了保持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这就影响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家长也不是很鼓励我和其他同学交往,家长就是要求成绩好,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不让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家务活也不让干。
   
    青春期也有逆反的时候,但不可能抗争过家长,抗争抗争越抗争越无效,只能压在心里。最后就干脆不跟家长交流,因为交流也没有什么结果。家长的出发点肯定是为孩子好,但他们的孩子心理健康意识、认识水平都有限。家长就认为能考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就可以了。
   
    和家长的冲突表现在初中,到高中就成为一种习惯。因为怎么和他们抗争都没有效果,所以后来就不去努力了。别的同学们有一个小圈子,人家去玩,自己总是不和人家去,久而久之,人家也就不和我玩,我就有了一种自卑感,觉得融不进去他们的圈子,所以也就习惯自己一个人孤单单。中学上体育课,下了课,同学们三三两两走,而我基本就一个人,记忆中就是一个人。后来就形成了一种害怕置身集体的感觉,害怕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我不知道我属于哪里。我只能故作清高,认为我学习好、很棒,其实我心里很自卑、很脆弱,虽然我学习好,但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同学们谈起什么歌星、有名的化妆品,我都不知道。可是,老师认为学习好守纪律的学生就是好孩子,没有太多的其他方面的要求。
   
    独白二
   
    慢慢地开始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
   
    刚上大学时有点兴奋,脱离了原来家里的小环境来到一个大城市里,就是很新鲜,学业压力也不是很重。原来就像小鸟呆在一个小笼子里,一直被圈在里面,没办法飞出去,通知书一拿到,感觉一下子没人管了,多好啊!
   
    刚上大学时,大学生活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我也参加过学校和系里的比赛,也曾经获奖,成绩也曾经名列前茅,受到老师表扬,但后来就越来越不好。
   
    学业压力重了,自己又没有及时调整好学习方法,考试成绩总是不是太好。原来在中学里我名列前茅。大学里都是优秀的同学,都是各个学校尖子生,成绩再想名列前茅就不是很容易,成绩总是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好,而我从前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成绩不好了自己就更自卑。
   
    另外,大学是全方位的一个小社会,成绩只是一部分,其他方面似乎更重要:你怎么和人打交道、你在同学里是不是有人缘、你的生活自理能力、你的才能是不是多才多艺、谈吐呀、气质呀、会不会穿衣等等都很重要,以前所有的欠缺就凸显出来了。
   
    原来封闭的性格就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再加上同学刚来彼此之间还都比较客气,相处一个学期后,大家的摩擦就多起来了。我感觉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就这样了呢?原来初中高中一直是佼佼者,怎么到大学里就这样了,心里就承受不了。
   
    到大二,我的心情就进入低谷,处在抑郁的状态,比较自卑、害怕、胆小,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学习也不好、性格也不好、外表也不好、谈吐气质也不好、家庭也不好、经济条件也不好,我什么都不好,没有一样好。整天很压抑,感觉世界很灰暗,看不到光彩,呆在一个地方也不想出去活动,不想说话。心情不好时,一天不说一句话,脑子里在想,就是不说,想将来怎么办,考试看来就要不及格了,将来出路在哪里,但也不知道解决办法。
   
    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自己总是努力,却总是没有回报,别人老玩,成绩还比我好,而我投入那么多,成绩还不好,而且越来越不好。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能力;开始不信任自己,感到无力、无奈。当时最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可能是因为我从小更信任老师,愿意得到他们的规劝。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多,将近一年。很少和别人说,只和极少数的好朋友说过。
   
    独白三
   
    经常一坐一天,内心惊涛骇浪
   
    家里知道我的真实情况,是在学校联系家里之后。因为我在家从来都是少言寡语的,可能家里人只是觉得我更不爱说话更不爱动了,可能是学习累得。所以,我每次回家他们就做好吃的给我补养身体。事实上,我也从没想过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就是他们发号施令我服从,我从来没有过与他们平等交流的经历,也没有养成与他们沟通的习惯,他们从来没有走入过我的内心世界,我不相信他们会真正理解我,更不用说帮助我了。留在我意识深处最多的记忆是压抑,将所有的烦恼痛苦都埋藏在心底,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一切……所以我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宿舍的同学曾经戏称我为思想家。
   
    我经常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一整天,看着一个地方发呆。表面上似乎很平静,内心却在经受惊涛骇浪,脑子里思绪万千如万马奔腾。我不知道我该向谁去诉说,在现实生活中我几乎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当然这是上大学以前的情形)。那时候感觉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从前亲戚朋友周围人都认为我很优秀,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公认的亲戚邻居家用来教育他们自家孩子的楷模,可我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让人家怎么看,怎么说。那时候我经常扪心自问我从前为什么要那么优秀?!我起早贪黑!刻苦用功!投入了比同龄的孩子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习上!丧失了多少本该属于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应有的欢乐和和体验!换来的就是今天这种近乎崩溃的结果吗?现在想来,我倒宁愿自己是个成绩普通的学生,虽然不出众,却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健康地生活!如果真的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不会再选择优秀,我最想要的是健康——心理上的健康!
   
    独白四
   
    蔺老师说,她能扶我走出来
   
    我一直对老师很信任,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刚开学时,我们学校就进行新生的心理普查,蔺老师也给全校刚入学的新生做过心理讲座、发过心理调查问卷,我好的时候也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活动,跟蔺老师有过接触,一直觉得老师会帮助我。开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这种情况,后来严重了不愿意也没有办法,曾经想过轻生,有过实施想法,但没有实施过。
   
    我想到家长养我这么大也不容易,人在那个时候,你最留恋的东西会阻止你那样做。但支撑我没有走到那一步的,还是那么多老师的热情帮助。他们以各种方法帮助我,传递给我那种愿意帮助我、愿我好起来的信息,如果我轻生,太对不起他们,尤其是对不起蔺老师。
   
    蔺老师也发现我想自尽的苗头,她把家里的电话告诉我,说我如果感觉不好,她随时可以帮助我,她能扶着我走出来。
   
    蔺老师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细微的,润物细无声。
   
    她特别爱鼓励我,只要碰见我,她总能找到我的优点给予赞扬,比如哪天我梳的头型好、衣服挺漂亮、气质不错等等,我能感觉到她是坦诚认真的。我觉得一个心理老师除了专业知识外,就是她个人的修养和独特的魅力,我的任何话语她都认真倾听。
   
    她很尊重学生,有一次我们约好见面,她因为临时要开会,就在门上给我留了个字条,我感到很受尊重,而这尊重我从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
   
    独白五
   
    生与死抉择持续两三个月
   
    在选择死亡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犹豫、徘徊、辗转,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生与死之间进行抉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二三个月。
   
    在那个阶段,我曾经的一切荣辱得失对于我都不重要了,曾经的辉煌早已远离了我,包围着我的只有无边的痛苦和对自己彻底的绝望!
   
    我甚至想好了采取何种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跳楼太需要勇气了,我想吃安眠药,没有痛苦,就像睡去了。
   
    也许我选择自杀是一种自私,但是我真是太痛苦了,我实在没有办法摆脱。如果要结束痛苦,就选择死亡,就像睡去一样。
   
    也想给父母写封遗书,交代一下算了,心理很难受,反反复复。如果说那个时候还有什么让我最割舍不下的东西,那就是老师这么长时间来对我的付出。
   
    家长领我去过医院,是看躯体病的医院,说是神经衰弱。但如果要去心理门诊,去精神病院,就需要很大勇气。因为还是希望自己能好起来所以就鼓足勇气去了。
   
    虽然生活中有各种压力和痛苦,但当你真的面对死亡的时候,那需要更大的勇气。不是万念俱灰,绝望到极点,但凡有一根救命稻草你都会抓住。
   
    独白六
   
    一张调查问卷成了新起点
   
    选择自杀的人一定是内心承受着很大很大的压力,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会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产生那种念头,有的重些,有的轻些,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但当他们深陷其中时,那种压力就会像山一样大,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走不出来,所以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重要。世间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如果这些他们都不顾了,毅然决然要走下去,就是这些压力他们实在承受不住了,觉得自己从这个世界消失掉要比忍受这种痛苦可能还要好一些。最好就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地解决掉,即使已经积累到一种很严重的程度,这时候周围的人能及时的发现,能真诚的去帮助他,而不是歧视和鄙夷,那么他也不会走出那一步。
   
    蔺老师、系里老师同学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和关心,原来世界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他们无私底关怀我、团结一致地帮助我,挽救我,这是莫大的恩惠,一种温情。
   
    不过也不是一次能解决好我的问题,因为毕竟那么多年的积累。蔺老师帮我分析我的困惑,还给了我一个作业:问周围熟悉我的同学,他们是怎么看待我的。我很认真去做了,几乎全部同学都是感觉到我许多方面还是很好的,虽然现在有问题但也相信我可以克服,周围人眼中的“我”和我认为的自我有很大差距,我总是陷在自己的圈子里!
   
    调查问卷是一个起点,老师告诉我每天为别人做好事,为别人做了有意义的好事,我在别人的心目中就越来越好,别人就会愿意和我交往,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蔺老师与系里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联系,他知道我这种情况后也为我做了不少工作,他又和我的任课老师联系,老师们一点也没有歧视我,相反都齐心协力想办法帮助我。这种毫不掺杂功利色彩的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真的令我很感动!这也是支撑我后来虽几经徘徊却最终没有走上绝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班干部也从生活各方面来关心我,找我一起玩,谈心。我开始多和周围人接触,在很多场合也会有系里的同学主动来和我说话。
   
    独白七
   
    大三开始懂得“悦纳自我”
   
    大三就比较正常了,虽然学习不如自己盼望的名列前茅,但是也能接受。从学习方法上慢慢去调整,人际关系也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多和周围人交往,融入他们的圈子,多听讲座,去参加一些活动,慢慢就调整过来了。
   
    虽然后来学业一直也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那样名列前茅,但也顺利毕业了。我认为上大学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业上有多大发展,重要的是我性格的转变、自信心的建立、健康人格和心态的塑造。虽然有这样一段很痛苦的经历,但后来也把其他方面弥补上了,就感觉生活特别美好,周围人都那么友善,太阳每天都是那么亮,都是新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回想走过的道路,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就是蔺老师一直强调的要“悦纳自我”——就是要坦然、愉悦地接纳自我,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更要接纳自己的不足。虽然这个自我并不完美,还有很多缺点、遗憾,有很多事情经过自己努力也没有达到,但我能接受现实,并向理想的自我去努力。不要钻牛角尖,陷入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而是开放地面对周围人和世界。这些在我后来的考试、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让我受益,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些,我想即使我勉强毕业了,将来肯定有一天我还会出问题。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某一门功课不好甚至不及格,以后还可以弥补,但健康人格、心态和性格的培养和建立是刻不容缓的。如果没有这些,即使你上了好大学,也会出现问题:有个好的心理状态,即使学业有失误,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将来也会发展好,很多没有上名牌大学的人不是后来发展也很好吗?因为他们有这种意志品质,有健康心态,能正确面对现实的挫折,迟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母亲给了我身体,养育我成人,但从心理上、性格上帮助我调整转化的是蔺老师。
   
    独白八
   
    根源于家庭 形成于社会 表现于学校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有十几年历史,但普及面还不是太广泛。高校有这方面专门心理咨询的机构,对学生成长进行心理辅导,市区、领导比较重视的中小学校开展得不错。但广大的郊区和农村的中小学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人员的配备,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有差距。所以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任重道远,需要大家不断努力。社会各阶层都来重视这件事情,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件事情,才能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好。
   
    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其实根源在家庭。就像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所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应当来倡导、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出现在孩子身上,但吃药的不应该仅仅是孩子。
   
    很多家长这方面的意识很不够,但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任老师。在他入学之前很长时间都是在家里,受到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以说比老师的影响更重要。但是现在家长还是重视分数,主要看孩子能考多少分,能不能上大学,不重视他们人际交往、健康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些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方面被家长忽略了,而这关系到他们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社会大环境里也有很多不良因素。比如网络、影视含有许多不良信息,社会风气比较浮躁,中国很多优良的传统被丢掉了。许多“不良少年”都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是易感群体,他们的是非标准人生观价值观都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很多诱惑。同时青少年时代又是个“多事之秋”,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