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 >> 文章内容


全球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两个基本取向


作者:陈胜利    时间:2004-10-8   阅读1702次

     经济活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日益紧密的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全球化还直接地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加入WTO之后,外资将被允许进入我国的文化产业,外国文化产品将扩大在我国文化市场中的份额。根据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我国将允许引进比例不超过49%的外资建造、改造影剧院,允许建立中外合资的录音录像发行企业。外国公司可投资中国因特网业,投资比例在入世后的3年之内逐步达到50%,并不受地域限制。我国还将允许每年以分账制进口20部电影。这些协议无疑增加了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与经济全球化相比,信息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和深刻。我国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主体是大众文化、娱乐业,也就是适宜于产业化和市场经营的那部分文化,外资及外国文化产品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主要在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等非核心文化范围,对艺术、学术等核心文化的影响有限。但信息全球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借助于互联网、卫星电视,世界各国的信息频繁地进行无国界流动,西方文化信息覆盖全球,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是英语信息,英语信息成为世界各国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单向的信息流不仅对我国的大众文化而且对核心文化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全球化的广泛影响会动摇我国民族文化的根基吗?关于全球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两种相对立的理论,即文化趋同论和文化相对论。前者认为,所有文化都不可阻挡地被纳入一个单一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后者认为,各民族国家的不同文化将在全球复兴。
   
    事实上,世界范围的文化趋同和文化多元现象是并存的。文化趋同有主动与被动两种情况。前者表现为,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文化将被广泛学习和效仿,使各国文化在一些方面呈现共同特征,如西方文学观念、戏剧、古典音乐、舞蹈在世界的传播。后者表现为,由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势地位,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单向流动特征,发展中国家将不同程度地被动接受西方文化,有些国家甚至被迫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转而接受外国的文字、宗教,使民族文化的内核发生根本置换。被动的文化趋同在大众文化领域更为突出,由于大众文化具有容易传播和模仿的特点,其生产和消费又主要遵循市场规律,因而在当今的大众传媒时代,世界各国的大众文化呈现出较强的趋同化倾向,西方流行文化尤其是美国的流行文化事实上就是全球文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主动的文化趋同对文化发展是有益的,被动的文化趋同则应引起高度警惕。另一方面,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格局也未根本逆转。世界上不同种族、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普遍存在,针对文化趋同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社会还出现了“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话语。这些话语不仅用于批评西方大国同第三世界的文化关系,也被用于批评美国文化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关系。应当看到全球化增加了文化趋同和单一性的危险,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但全球化也引发了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文化趋同、单一性趋势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质疑和抵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文化趋同发展与多元并存,将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化的特殊性和个性,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决定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两个基本取向。
   
    首先是民族性。文化是民族之根本。历史经验表明,与武力征服相比,文化的征服更具决定意义。自西方殖民主义时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和消解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趋同倾向特别是被动的文化趋同,将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维护文化的民族性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前提。民族性是文化最大的个性,文化的个性就是文化的优势。比较优势论是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石,文化领域同样存在比较优势问题。西方文化、非西方文化各有所长,面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取长补短,共存共荣。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民主与科学的精华,不仅是西方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中华文化崇尚的社会共同价值、个人与国家的和谐等,为医治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现代文化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处方。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延续民族文化传统,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独立,也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
   
    其次是开放性。坚持文化的开放性,根本目的是为吸收外来文化成果和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出于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及维护文化安全的本能反应,加之对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认识不足,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全球化即西方化、全球化即美国化”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极有可能走向反对全球化、反对文化开放的立场。这一立场不仅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相悖,而且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只会助长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和又相互排斥、冲突的辩证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发生经济文化上的接触和交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历史发展与进步,这种接触和交流在总体上呈扩大和增强态势。中华文化具有开放的品格,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都是文化开放的结果。汉唐时期,中原文化对西域文化、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的吸收,使中华文化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五四”以后,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仅仅是因为选择了正确的经济、政治改革道路,也得益于开放的文化遗产。没有这份遗产,改革或者开放都是难以想象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开放品格。
   
    以全球化为背景的中国先进文化是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和谐统一。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的、开放的方向,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以民族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取向的中国先进文化必将成为世界的先进文化。
   
    (End)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