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 >> 文章内容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历史


时间:2005-3-14   阅读930次

    世界各民族的史学都有一个领域逐渐扩大的过程。在古代,史学主要限于政治史,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军事史。国家和国家的统治者是历史的主角,史学的任务在于叙述国家的演变和统治者的功勋或罪孽。
   
    至从启蒙运动之后,史学开始从政治史、军事史扩大到文化史、经济史、工商业史、科技史等。从而使得现今的史学呈现出缤纷复杂的状态。但是我们在史学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需要一个能够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存在。这种史学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社会史和文明史。
   
    谈起社会史和文明史,我们首先需要对“社会”和“文明”这两个概念作一下说明。
   
    社会是介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称之为“第三种状态”。人与动物不同,动物一般依靠的是个体的力量,是直接的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直接的适应自然环境。人类则是依靠的群体的力量。在依靠群体力量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地将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纳入到人类之中,从而创立了介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中间状态”棗“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减少了与自然界的直接接触,而通过社会间接的与自然界接触,间接的适应自然环境。
   
    社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物质、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社会物质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将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逐渐转化为社会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从而使得自然界“社会化”的产物;社会意识则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地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甚至本性,从而使得人类自身也被“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制度则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地将人类群体及从自然界中转化而来的社会物质整合起来的产物。
   
    文明则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有价值性的东西之总称。文明这个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相对性的文明,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文明的评价标准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裹足”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但是在现代则被看作是一种极其不文明的事情。绝对性的文明则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最终状态的文明。
   
    文明也大至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有价值的物质性的东西;制度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有价值的制度性的东西;精神文明则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有价值的精神性的东西。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与文明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社会本身并不包含价值评定性,而文明则包含价值评定性。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人类是在逐渐走向进步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则也会是逐渐走向进步的。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有价值性的东西的逐渐积累的过程,无价值性的东西的逐渐淘汰的过程。因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因此,社会史与文明史实际上是两个相同的东西,都是记载人类逐渐走向进步的发展历程的历史。在此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社会史与文明史不就都可以作为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了吗?是这样的,但是两者又是有所区别的。它们的区别是,如果我们认为人类确实是在走向进步的话,那么用文明史作为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更好。因为,文明这个概念包含了价值评定性,而社会则不包含价值评定性,尽管社会本身是可以用价值来评定的。如果我们认为人类并不是在逐渐走向进步,而是在逐渐退步,或者无所谓进步或退步的话,那么用社会史作为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更好。因为,如果人类是在逐渐退步的,或者无所谓进步或退步,这样人类的发展就很难用价值来评定。由于我们认为人类确实是在逐渐走向进步的,所以我们在此选用了文明史作为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
   
    上面我们论述了,应当选用文明史作为透视人类整体发展的总揽全局的史学。下面我们还要论述一下决定人类文明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
   
    关于人类文明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的问题,一向存在着彼此歧异的两个不同的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智力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企图把人类逐出历史,将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单纯归结为地理环境塑造的结果。而“智力决定论”则相反,他们企图把地理环境逐出历史,将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单纯归结为人类智力或精神的产物,进而归结为天才头脑的创造、天才人物的产物。
   
    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社会和文明都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的。这样首先一点,社会和文明都是由人类创造的,都是人类智力或精神的产物;但是,另一面人类又不是凭空创造社会和文明的,而是必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这样人类在创造社会和文明的同时又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因而又会被地理环境所塑造。因此,社会和文明应当是人类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讨论人类对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作用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需要结合某个时期的具体的民族和具体的历史人物在当时所起的作用。而我们这里不是专门编纂历史的,因此我们在此只能简要的谈论一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一些重要作用。
   
    按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有利程度来看,可以将地理环境分为:恶劣的、恰到好处的和优良的。恶劣的地理环境不适合人类的发展,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说优良的地理环境也不利于人类的发展,恐怕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是事实正是这样。比如,现今还存在的许多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之所以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没能继续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较优越,使他们产生了进化的惰性,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产生了相对于他们所适应的环境的进化的定向性。
   
    事实上,宇宙中的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符合这一规律。一种优越的环境虽然会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事物,在该环境中取得极大发展,却无助于该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只有介于优越的和恶劣的之间的恰到好处的环境才最有利于该事物的发展。
   
    中国文明之所以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而不能自发的进化到更高级的工业文明阶段,正是由于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农业文明的极度适应性造成的。我们知道,中国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而这里的地理开阔、土地肥沃,又较松软,非常有助于农耕。这使得中华文明产生了适应农业文明的定向性。比较而言,西方文明则由于产生的地理环境处于优良的和恶劣的之间,这是他们的文明能够从农业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的根本原因。印度则由于其地理环境较恶劣,因而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与自然环境的抗挣中,从而也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
   
    当然有人可能对说印度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较恶劣这一说法不能理解,因为印度文明也是一种“大文明”,一种较恶劣的地理环境怎么能创立“大文明”呢?这里要说的是,能不能创立“大文明”并不是完全由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与地理环境的面积有关。只有大面积的地理环境才有助于创立“大文明”,小面积的地理环境是很难创立“大文明”的,纵使其环境处于最有利状态。但是,决定一种文明能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却是由其与地理环境的适应程度是不是处于最有利状态决定的。
   
    太优良的环境也不利于人类的发展,这多少会使人们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人们会想,假如我们的环境较优良、我们现在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这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无可救药了吗?这是有解救的办法的,这就要求我们实行战略性的发展方案,将一部分用于现今发展的开支用于未来。因为,减少用于现今发展的开支会增加现今环境的恶劣程度,而增加用于未来发展的开支则又有助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发展方案对于那些环境较优良的民族来说,是“一箭双雕”的方案。
   
    因此,对于那些环境较优越的国家或民族来说,一定要警惕纵欲主义的滋生。因为,纵欲主义是极端适应环境的表现。相反,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所容易滋生的则是禁欲主义,印度文明就是其代表。为什么在一个较恶劣的环境中所容易滋生的是禁欲主义呢?这是因为,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社会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是匮乏的,人们只能通过限制其欲望来适应环境。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的,所以在中国滋生的就是纵欲主义。中国所具有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及浓厚的请客送礼习惯,就是其纵欲主义的典型表现。同样的,现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盛行的纵欲主义,也是其极度适应环境的表现。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减少对现今发展的投入、增加对未来的投入,来避免其发展停留在这一阶段而不能向更高的阶段进化的结局。然而,问题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又是极端现实的,他们只重视今天,而很少考虑明天。因此,他们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停留在这一阶段而不能向更高阶段发展。
   
    上面我们论述了地理环境的优劣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下面我们还要论述一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具体原因。
   
    文明是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立的,文明的创立减弱了人类不适应环境的程度,而增加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常常又会增加人类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一、原有的地理环境发生了自然变化,比如火山爆发、地震、陨星撞击地球等等;二、人类自身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增加、人自身的进化等等;三、人类向新的地理环境扩展。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导致人类的文明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从而保持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由于整个宇宙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棗这个观点我们将在《宇宙的本原及其演化》中详细论述,因此地理环境的自然变化一般会朝着能够推动人类向更高阶段进化的方向变化,否则人类将根本不可能进步。地理环境的自然变化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外因。人类自身的变化则会使人类产生一种向更高、更宽广的范围演变的动力,这种动力将会推动人类向更高阶段进化、向更宽广范围扩展。人类自身的变化是人类向更高阶段进化的内因。人类向新的地理环境扩展,既有可能是地理环境的自然变化导致的,又有可能是人类自身的变化导致的。因为,地理环境的自然变化如果导致人类原有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那么人类生存下去的最好方法就是流动到其它生存空间;人类自身的变化,特别是人口的增加,常常会使原有的生存环境超出了其“承载量”,这样人类只能开拓新的地理环境、向更宽广的地理空间扩展。因此,人类向新的地理环境扩展,既有可能是内因作用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外因作用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是推动人类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的根本原因。在这三个方面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这就是文明的传播和融合现象。一种文明总是产生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来的文明是不一样的。当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使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的文明相互碰壁时,就会造成文明的传播和融合的现象。文明的传播和融合一般也能推动人类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因为,一般而言高级文明要比低级文明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当两种或更多种文明碰壁之时,一般都是高级文明融合低级文明。另外,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碰壁之后,随着文明的逐渐融合和统一也会伴随着民族和国家的融合和统一,这样人类就从“分裂的、孤立的小范围”扩展到了“统一的、融合的大范围”。
   
    上面我们论述了人类的文明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的,下面我们还要阐述一下整个人类文明史发展到今天所大致经历的阶段。
   
    按照比较合理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将发展到今天的整个人类文明史分为三个阶段:狩猎和采集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从人类延生的二、三百万年前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这段漫长的时期都是狩猎和采集文明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人类只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被动地从自然界中的有机生命体棗主要是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从公元前五、六千年之后,人类开始逐步地进入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的特点是,人类能够主动地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生命体棗主要是植物和动物,从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从1769年工业革命的开始一直到今天还未结束,属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的特点是,人类主动地利用自然物质和能量的范围从有机生命体扩展到非生命体。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划分的三个阶段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模式,并不是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明都会经历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服从这一模式。事实上,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会自发的向更高阶段的文明进化,只有那些生存环境属于既不是太恶劣、又不是太优良的环境的民族和文明才有可能自发的向更高阶段进化。因为,太恶劣的环境会使生活在该环境上的民族和文明,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适应该环境的过程中;而太优良的环境又常常会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民族和文明,对该环境产生定向性发展,或者说不能产生一种激发该民族和该文明向更高阶段进化的动力。因此,在众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文明之中,常常只有极少数文明才有可能进化到更高层次的文明中。
   
    我们学校中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教材,常常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发展模式是所有民族和所有国家都会自发的实现的,之所以有些国家和有些民族没有自发的实现,只是一些非常特殊的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现在知道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是马克思本人的,而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苏联史学界提出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存在着许多错误的,我们上面所说的“并不是所有的文明和社会都会自发的向更高阶段进化,而只有极少数既不太优良、又不太恶劣的环境所孕育出来的文明和社会才有可能向更高阶段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处,还有许多处:比如,这种发展模式完全不适合非西方国家;即使是在西方国家也是有重大缺点的,比如西方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并不是西方社会自发发展的产物,而更是一种异端,是由生活在高山上的游牧民族入侵造成的棗即由外因造成的;另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从事实上也证明了这种发展模式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应该用上面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来代替这种社会的五阶段发展模式。
   
    用上面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观来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结论棗在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阶段的过程中,只有西方文明具有这种自发的进化的动力和可能性,其他文明都不具有这种动力和可能性。比如中国文明,中国文明由于其生存环境较优良,因而其文明对其环境产生了进化的定向性,从而使得中国文明根本不可能自发的进化到工业文明阶段。
   
    前面我们论述了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大致阶段,下面我们还要对人类未来阶段的文明作一下预测和建议。
   
    我认为下一阶段的人类文明,或者说“第四阶段的文明”,应该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文明。因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肯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飞跃。这种飞跃从最重要、最根本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类将超越人类自身。因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最终肯定会使人类能够创造新的生命体、新的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则能够使人类创造出超越人类的智力的“智力”出来。因此,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人类将制造出超越人类自身的“新人类”出来,人类将拥有自己进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再象以前那样是依靠的大自然的进化力量。因此,到那时人类将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性,更大的灵活性。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人类真的制造出了超越人类的“新人类”,或者称之为“后人类”出来,那么我们现今的人类不就变得毫无价值了吗?我要说的正是,人类从工业文明阶段过渡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文明阶段,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技术上的障碍,也不是来自环境上的障碍,而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障碍。也就是说,人类能不能以开阔的胸怀包容这种“新人类”或者称之为“后人类”的到来。事实上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使命,当他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之后就应该让位于那些更强、更有力量的事物。人类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阻止这一时代的到来,但是由于宇宙进化的法则是“强者生存,弱者灭亡”,而只有那些能够包容新事物的事物才能够成为最强者,因此也只有那些能够包容“新人类”的人类才是最强的人类,因而当这些能够包容“新人类”的人类过渡到“新人类”的阶段之后,由于其是实行了重大飞跃的,因此他们将有能力征服那些没有过渡到“新人类”的人类,迫使其也过渡到“新人类”。因此,从根本角度而言,这一时代是不可能阻止的,人类只应该以开阔的胸怀迎接这一时代的到来。
   
    由于西方文明是重个人、轻国家的,因此西方文明是很难自发的过渡到这一新时代的。因为,制造出超越人类的“新人类”实际上是对人的尊严、人的地位的挑战,这对于重视人的尊严和地位的西方文明来说是很难容忍的。相反,中国则是重国家、轻个人的,因此在人类过渡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文明阶段的过程中,中国将比西方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中国文明由于其地理环境对农业文明的极度适应性,从而造成了其没有能自发的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这使得中国在近代遭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在人类从工业文明阶段过渡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文明阶段时,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失去这一机会,而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这一机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将这一阶段的文明称之为“新的、更高层次的第一阶段的文明”要比称之为“第四阶段的文明”要更准确。因为,事物在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质的飞跃,这种飞跃常常会使人类跳跃到更高一层次上。而在这一层次上我们将看到它的许多特点类式于第一阶段,只是两者所处的层次不同而已。
   
    事物处于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缓慢,事物处于漫长的积累期;事物处于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事物将稳步发展;事物处于第三阶段的特点是,事物将爆炸式(即象炸弹爆炸一样)的发展。我们现今社会就处于爆炸式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我们会感到社会每天就在发展、每天都是新的,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不可能永远继续。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时代即将结束。比如,人类最高层次上的科学研究已经处于认识的“扑朔迷离”阶段,很难想象它能够一下子取得突飞猛进;再比如,人类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太空领域,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在几年、几十年里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结束后,人类将象“一”的阶段那样,处于漫长的积累期。但是,这样的一个“一”的阶段不是循环往复的“一”的阶段,而是更高层次的“一”的阶段,因为人类毕竟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最后,我们还有必要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结局作一下说明。由于整个宇宙都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又只是大宇宙发展的一部分;另外,人类又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最高“形式”。因此,人类实际上是站在宇宙发展的最前沿,带领整个宇宙中的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进化的。并且,由于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不断扩大的,因此,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结果将是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最终结果相同一的。由于整个宇宙发展的最终结局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发展到一种最为有序的状态。因此,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结局就是,人类征服整个宇宙并使整个宇宙中的事物都达到一种最为有序、最为完满的状态。
   
    马克思的历史学说和共产主义学说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她忽视了自然,在脱离自然的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最终结局棗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这里的一个重要优点就在于,我们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看作是整个宇宙发展的一部分,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宇宙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考虑。因此,我们这里的思想才是一种真正的完满的思想。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