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运河杂志 >> 文章内容


悠悠通惠河


作者:周良   时间:2004-12-15   阅读1156次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北京,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记述着三千余年的光辉历史,颂扬着劳动人民的辉煌业绩。七百年前开凿成功的通惠河便是志士仁人的杰作,聪明智慧的结晶。
    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挥军来宋,神州大地统一,幅员辽阔,堪称强国,大都成为中华民族首善之区。“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有司庶府之繁,卫十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予江南”。然而自都城至大运河北端通州,虽有河相通,但不能胜舟,大江以南粮米每年运至通州,都靠车运入京,每遇雨雪,则泥泞难行,延误时日,京城嗷嗷待哺。于是,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由水利专家郭守敬提出挑挖漕河规划,于次年八月择吉开工,“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锤“参加开河工程,翌年七月工竣。忽必烈自上都开平至大都,见城内积水潭上“轴舻蔽水”,兴而命名“通惠”,自此,“东南之粟,岁漕数百万石,由海而至者,道通惠河以达。东南贡赋,凡百上供之物,岁亿万计,绝江淮河而至,道通惠河以达。商货樊迁,与夫民夫日用之所需,不可悉数。”为建设北京、繁荣北京,稳定北京美化北京立下了不朽功勋,永垂史册。
    通惠河,北起昌平城南龙山白浮泉,西折南转汇清泉,俱入瓮山泊(今昆明湖),东入都城西水关,贯积水潭入内府,出南水关东流至通州城西,南流至高丽庄东入白河,全长164里。因泉水流细,又地势差大,为节水以济漕,便于河身度势建有24道水闸。负责总设计施工者为都水监郭守敬。参加施工者有军队19129人,工匠542人,水819人,没官囚隶172人。总计用工285万,费钞152万锭,粮38700石,木163800章,铜铁20万斤,白灰、桐油等不计其数。
    通惠河开凿是我国古代水利事业中一项巨大的成就,在当时水利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设计和勘测上,它接受了金代开金口河引卢沟河水因水急沙淤而失败的严重教训,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引用西北山地众泉,截流多条小溪,聚少成多,然后进行科学勘测,巧妙设计滚水坝,开渠引流至瓮山泊,以调济下游水势。我国现代所凿京密引水渠昌平至海淀段,基本走向与通惠河上游同,在现身说法。另一重要科学成果是建闸节水,以利梯航。自至大四年(1311年)到泰定四年(1327年),因大制水闸易朽而逐一改建石闸。南船沿大运河行驶至高丽庄东码头(今张家湾),起河门闸,令闸内外水平,南船驶入闸内,闭河门闸,同时起土桥闸,水将南船浮高而过土桥闸,闸闭,同时起通州闸,如此逐一过闸,直至大都城内积水潭;北船南行,与南船过闸相错。这一技术,在当代长江葛洲坝建设中仍在使用,这在河运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次奇迹。
    元末战乱频仍,明初建都南京,通惠河失于修治,淤浅不能行舟。自永乐迁都北京始至正德间百余年中,曾几次疏浚东便门外大通桥至张家湾段,多因贪官图占车运之利而修浚不彻底,致使通运不长。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巡仓御史呈仲,独排众议,揭露权势要官贪图私利阴谋,力主彻底修浚通惠河,“以兴无之利而杜不测之虞。”次年由吴仲督修,二月兴工,五月告浚,漕运行,上下快之。此次重修工程,将通惠河口自张家湾北移至通州城北,并新修石坝、土坝二座码头,还将大通桥至通州段水闸减为5座,且设减水闸及月河,成功地解决了上游水源不中的问题,妥善地处理了蓄水和排洪的矛盾,由原来的提闸过船法适时地改为闭闸搬运法,这又是一次重大的改革。有清一代,亦屡修治,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京津铁路修成用以运粮,北运河停漕,通惠河也随之废弃,只有排洪之用矣。
    其实,元代通惠河中游段基本是循金代大定年间所开金口闸河故道而疏浚。此外,在开凿通惠河之时,同时利用通州之北汇入榆河的坝河进行漕运。由此可知,在金元两代,于大运河北端通州,都曾设有火型码头。由于自通州往京城转运困难,因此在通州城内外设有大型国仓。金代,州城设有太仓等3座;元代设有庆丰,富有仓等13座,清代州城图中的老仓胡同就是金元灭庾的旧址。至明代,通惠河,坝河均漕运不畅,通州储存漕粮更为重要,故此于永乐年间先后建有大运中仓、西仓、中仓、天顺问再添建大运南仓,漕粮400万石,通仓储十分之六。今中仓遗址尚存,现代化居民小区建设因地近中仓而名。为防军粮经纪侵吞漕粮而投机捣鬼,管漕官员给100名经纪人制作的“密符扇”更是重要见证。除此,建设北京的大量南方木材和城砖、金砖,紫金城所需的绫罗绸缎和广大官民不可或缺的食盐,茶叶等等,都需在通州储存,然后经通惠河或陆路转运至都城,因此在通州形成了皇木厂、砖厂、上马头、竹木厂、盐厂、木瓜厂、黄船埸、张家湾、后南仓、闸桥等许多村落街巷名称。通惠河作用可谓重大矣!
    明代,于通惠河上建有不少石桥,而今仅在通县余有永通桥,广利桥、东门桥、虹桥等4座,其中最著名者当属永通桥。此桥因距通州州府八里又俗称八里桥。南北向,长50米,宽16米,为石砌三券拱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八月始建,十二月告成。两侧护以石栏,望柱头雕狮,各县情态;栏端有四只钱兽蹲伏,独角长鬣,昂首挺胸,甚为威武。中券多8.5米,阔6.7米,漕船通过不必免帆。撞券石,斧刃石均为艾叶青石所砌,平底石,分水石,金刚墙、雁翅、桥面尽由花岗岩构筑,两块石间嵌铁相;固,交互通贯,十分坚。在雁翅上各卧伏一只镇水兽,密鳞长尾,扭颈倾头,怒视绿彼。昔日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即此,当年,桥下漕船骈集,桥上马车穿梭,白天,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征晚,扶栏鸟瞰,能赏桨碎玉盘。清代有诗赞曰:“虹腰八里卧晴川,画舫摇从月窟穿。”入夜霸清一轮堕,凌寒征铎去萧萧。正是当时写之一。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自天津侵犯北京至此,中国军民进行勇猛抗击,用大刀长矛和血肉之躯固守长桥,拼战多时,血染通惠河水。然而因清延腐败无能和统帅指挥不力而失败,但是用鲜血写下了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至今此桥金刚墙上仍留有洋兵的弹迹,记下了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记载着国弱受欺的耻辱。
    在通惠河广利闸东不远处也有一座南北向石桥,单券平面,长11米,宽15米,侧设石栏。于东北雁翅上嵌乾隆间重修石记一块。在东南雁翅处卧伏一只镇水兽,一块艾叶青石所雕,长1.5米,宽0.8米,梗项扭头,大角犀利,身披鳞片,长尾回蜷,为龙子之一––––饕餮,因性好饮,故置于此,以镇波护桥。其大其美,堪称北京石镇水兽之最。
    通惠河上最后一座石桥称虹桥,独券如虹故名。位于张家湾城东便门外入白河处,桥东即是京杭大运河(亦称潞河、白河)。清嘉庆七年(1862年)运河改道,此处淤塞,但故迹依稀可见。这时通惠河河口的标志,虽然残毁不能过车行人,但非常重要,它无可辩驳地纠正着史书及今人研究的错漏。
    通惠河开凿设闸,还繁荣了京城的文化娱乐活动,给北京增添了不少美景。清代诗人钱琦《由大通桥泛舟至潞阳诗》曰:“桃花水暖涨平矶,两岸人家半掩扉。小浦横舟村唤渡,晚风吹雨客添衣。柳条得气春前放,鸥鸟无心静处飞。咫尺京华三十里,回头烟树乱霏微”。将春日河村景致描绘得细致入微。明大学士徐阶游通惠河诗写道:“颇忆三江元,乘流意若何?水深秋气入,树密雨声多。熟果当尊落,惊禽拂棹过。柳荫催系缆,欹枕听渔歌”。将初秋河景写得惟妙惟肖。曹雪芹好友敦敏《大雨庆丰闸观水诗》吟;“星云散雨铺林,钭风作势风萧萧。庆丰石坝来流急,横冲逆激排银涛。飞泉百斛鲸波险,浪花怒卷如江潮。雨师揽取何方水;狂烂故纵河伯骄。安能乘槎随仙容,何源寻取凌云霄。 栏忽羡钓徒好,烟波淼淼来渔 ”。又将夏季雨时闸景写得绘声绘色。由于通惠河美景不凡,故游人多往。北京泛舟之乐,夏季的东便门外运河之二闸为盛。雨后观水,尤为壮观。临河茶棚甚多,以大花障为有名,肴酒俱备,价昂而不佳,以缺为贵也。凭船并不昂,若偕妓色船往来,则贵不可问。可见当年之盛况空前。
    要谈起二闸舞狮则更冠京城。两只狮子一重85斤,一重75斤,各挂有13只铁铃,每只铃半斤,而且声音各不相同。因为是明正德间从宫中传习出来由武士演练的狮子会,所以称为“武狮”。祖辈居于二闸并且以扛脚拉绰为生的穷苦人,身强体壮,力气超群,康熙初便组织起“钢铃武太狮童子老令”,世代相传,并且参加北京十三堂太狮会表演,争强斗胜,名列前矛。二闸材武狮走会与别处不同,它是在通惠河大船上表演,或行驶、或泊岸,在船上翻腾跳跃,铃声震耳,稳健惊险,两岸观者如堵。
    悠悠通惠河,涛涛通惠河,数百年来,是首都和大江南北之间的纽带,是京师军民的命脉,是北京重要的景观,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桥闸多毁而故迹尚存,虽然失去运输作用,但是用以排泄京城积水和蓄水灌溉农田,功能尚大。现在,平津上闸处,国家投资数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竣,二期工程在动;同时,河道正予修整,拓宽裁直,硬面护坡,两岸植树栽花,一条美丽俊俏的通惠河将焕发青春,美化首都,造福人民,与其历史上的功绩共耀同辉。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