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创作交流 >>> 文章内容


女性写作:从点缀的星火到写作的主力军


来源:中国网   作者:白烨   时间:2005-12-3   阅读1138次

     ——文学馆白烨“透析女性写作热”
   
    2月3日立春的前一天上午,"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日义务演讲"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白烨先生,主讲"透析女性写作热"。
   
    白烨先生介绍自己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并兼作文学出版策划,在工作中对当前我国的文学现象有比较多的了解,最近尤其感到女性文学全面崛起,已从点缀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他分三个题目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不争的事实——女性文学以全面崛起的姿态成为写作的主力军
   
    女性文学正在崛起。新时期以后女性文学不断得到发展,到90代后期声势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女作家几代人同台写作,同时活跃:出生于20年代的黄宗英、宗璞、柯岩;出生于30年代的张洁、谌容;出生于40年代的陈祖芬、霍达、凌力,这一代的文学创作正处于旺盛时期;出生于50年代的王安忆、铁凝、方方、池莉、张抗抗、残雪、林白、徐小斌等,处于创作的黄金时代;60年代出生的陈染、徐坤、海男、陈丹燕、皮皮等,正处在创作的持续上升期;70年代的朱文颖、魏微、周洁如、戴来、金仁顺等,有二三十位之多,创作正处在上升期。而今80年代出生女作家的也冒出来了,如北师大附中的金今,她写的《通向地狱之门》很有思想和锐气,富于想象,有味道。从总体看发展势头也不错。
   
    从30年代出生的一代算至今已有五代,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而且衔接得那么好。
   
    另一方面,女性文学在创作质量上有新的水准,在我国重要的文学奖项中女性作家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如"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全国共有四部长篇得奖,其中两部为女性作家所得:一部是王安忆的《长恨歌》;另一部是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作品的文学水平很高。"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是层层过关、严格筛选、好中选优、优中拔尖,得奖实属不易。去年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得奖的中短篇小说中(全额各五位)各有二位女性作家获奖:中篇的有铁凝和叶广芩;短篇的有徐坤、迟子建。她们的作品都不愧为时代的佳作。
   
    女性文学在当代文学思潮方面也有重要的代表,如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方方。池莉对评论界给她定位为"新写实"与"平民作家"很不以为然。为此,她与刘川鄂、方方有一段文字上的交锋。后来我在评论女作家的一本小册子中作了如下评说:她在关注平民生活的同时,以冷凝的关照与细微的捕捉,对复杂的人生给予体现。
   
    文学评论家对作家应该更客观,而作家对评论家也要宽容。作为文学评论家常常把一些文学现象进行归纳和概括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到位。王蒙曾说:"任何概括都是以牺牲其作品的丰富性、生动性为代价的,都是有缺陷的"。我认为池莉、方方对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80年代中期,刘索拉的作品有先锋派的味道,残雪的作品有冷峻先锋派的味道。后来了解到,残雪在日本红极了。
   
    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玻璃虫》把私人化个人化写作推向了前台。
   
    我认为中国小说成果丰硕的是家族小说,代表作有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张炜的《古船》等。这方面女性作家王安忆、张抗抗、王旭烽等,都丰富了家族小说的写作。在历史小说方面近来有二位代表作家:一位是以传统话本方式写历史小说的二月河;另一位是凌力,她是以现代小说方式写历史小说的。天津女作家赵玫的《杨贵妃》,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国的社会文化长期以农村为主导,城市文化起步较晚。进入新时期,以王朔为代表的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开始涌现 。这些以城市生活为背景,运用具有城市独特生活语言的作品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这方面女性作家也有自己的作品,也在反映城市生活,写酒吧、舞厅、网吧、派对等。
   
    影视文学中,女性作家在生活化与文学性的结合上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池莉的许多作品,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王海瓴的《牵手》,受到广泛好评;皮皮的作品很有创作潜力,雅俗共赏。
   
    女性文学现象不是靠几个人炒起来的
   
    我国每年出书约10万种,其中小说约500-700部,读者中60%是女性,其中文学作品的读者又占这个女性群体的80%。而女性作家也是最熟悉女性读者的。
   
    女性个人化的取向充分地展示了其独有的优长。女性感觉事务比较细腻、具体、灵活,且富有潜质,往往是感性高于理性。对儿女情长、爱情故事等,她们注意细节的刻画,能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由个人化折射人生大社会。个人化写作是女性的天性,总的来说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感觉化,具有亲切、亲近的特点。
   
    女性写作既是个人化,又是多样化,因为个人就是多样的。不同年代的女性作家其着眼点是不同的。如50年代的王安忆、池莉等作家是从个人经历与成长来透视社会,由个人命运折射社会沧桑。铁凝的《大浴女》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通过个人成长看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60年代的陈染、林白等她们认为你的生活与我无关,不再回到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作品是超越时代的爱欲、自由、理想和痛苦的真实。对于出生于70年代的女性文学作品,不少把个人遭遇写出来,但缺乏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读后感到轻飘,欠厚重,作品有些偏颇。这一代作家正处于成长时期,问题不能看死。社会上一些传媒以"美女作家"、"用身体写作"、"妖魔化"的称谓来概括这一批作家,对她们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要看到,他们丰富了文学创作,促进了城市文学的发展。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求实是文学的风尚,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推进,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实际。创作上的欲望与展示 ,使得"功、名、利、钱、性"表达更充分。在文学的欣赏中政治的隐退,消费的突出,那种宏大主题与政治的说教使人们感到厌倦。当前文学创作更趋向"寓教于乐、雅俗共赏"。文学作品的消遣与喧泄在不断增强。女性文学适应了这种取向,因而有着更大的读者群体。作品谈个人生活使人们感到很亲切,使生活情感达到愉悦。在文学作品上供与需双方达到了契合,这是女性文学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
   
    回头望与向前看,女性文学的现状与末来
   
    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说明,女性文学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各种权利被剥夺。能从事写作的寥若晨星。近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步有所提升,但文学创作还是以男性为主,女性只是文学领域的点缀。古时的卓文君、蔡文姬、朱淑贞、李清照,只是借文抒泄个人压抑、恩怨及寻觅知音的情感,谈不上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的起步始自清末,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为一个转折。一些妇女运动先驱,她们吟诗著文,有着强烈的自主自立意识。到了40年代,随着女性教育的开展,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开始登上社会舞台,出现了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等多位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表达了女性求解放的心声。
   
    建国后,新的意识逐步确立。社会的政治化,提倡男女平等,使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女性撑起了半边天,但在文学创作领域进展不大。女性在社会上当家作主,叱咤风云,而在文学创作上还处弱势。当时文坛上的"三红一创"主宰文学领域。但应该提出的是杨沫的《青春之歌》,在文坛上引了轰动,这部作品写一个女青年如何投向革命并在革命中锻炼成长,在小说中写了青年在革命道路上也有情爱,也有一些"不革命"的东西,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爱。
   
    这里还要提出茹志娟的《百合花》,写人与人之间的小事,是以小见大,但当时很多人觉得作品格调有问题。后来作品得到了茅盾的肯定。我认为它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是一部佳作。在大历史、大政治的前提下,她们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事。
   
    女性文学从起步到发展,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文学整体也产生了巨大影响。90年代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作家在骂商品经济,商品文化,也出现了王朔批金庸。文坛上似乎是男人在打架,女人在写作。先后出现了不少好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步完成了文学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把文学挽救起来。影视文学在发展的同时,还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
   
    在与文学相关的领域,女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她们有思想、有水平,坚持不懈地写作。现在女记者、女编辑、女评论家,也在大量涌现。在大学里文科女生比例比较大,从发展趋势上讲,今后文学可能女性化,这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影响将是不可忽视的。
   
    在去年召开的"中日女作家会议"上,日本的大江健三郎也说:21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美国近来在对社会用字与词的调查中发现,"她"字将是新世纪用得最多的字。我不赞成女权性质的"她"的世界,我认为今后的社会应该是男性、女性,双性良性互动,中国的女性文学发展得很好,并与男性共存共荣,不断发展。
   
    白烨先生最后还就女性文学的地位、特点、发展、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前景;文学评论家的作用、状况,并对某些作品发表了意见。讲演受到了听众的欢迎。(薛连通整理)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