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家在线 >>> 文章内容


文人相轻 从对余秋雨的批评看文化衰落


时间:2008-9-15   阅读915次

    
    这篇帖子是在前些日子某版批评余秋雨的时候写的,只是写完了自己觉得又乱又没什么意思,也不想趟那趟混水,就没有发出来。之所以又拿出来,是因为前两天一个朋友的留言,他说,他喜欢余秋雨把历史和文化写的活泼些的作法,让他有兴趣去了解本来不会去看的东西。我深以为然,可又不知道怎么给他回话,想想就发了这篇帖子吧。虽然已经有朋友说我老是炒回锅肉了,而且看来这锅肉比上一锅更加的无趣,也真是对不住她了。
   
    这两个话题都不是我有资格或有能力驾驭的,只是看到了一些人的话似乎不太公允,就也说上两句。我发帖子一向就当聊天说话,想说说就说说了,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和“文以载道”的使命,所以也没觉得怎么样,如果说了外行话,大家一笑置之罢了。
   
    对余秋雨的批评,这些年是见的多了,不过说实话我都没怎么看,我想学的是知识,不是想学怎么写散文或者别的什么,吵吵闹闹就更没必要看了,再说如今中国的批评界实在也是乏善可陈,估计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拿的出手。
   
    批评名人是出名的捷径,这一着儿中国人是掌握的十分熟捻精当的,既然现在没有了老时候的“终南捷径”,发展出了什么“骂人捷径”也是未可厚非,往好里说毕竟还有些文化继承的味道。
   
    不消说余氏散文有很多毛病。他是搞戏剧研究出身,又为了“助内贤”兼职过戏剧创作,散文里免不了渲染铺排大肆想象,过犹不及之处颇多,实在是美中不足,难免为人垢病。可惜的是坊间看到的大部分评论都跳不出另外一个圈子。中国人搞批评,往往会求全责备,苛求完美,用完美的尺度去衡量别人,吹毛求疵,却有意无意忘了看看会不会泼洗澡水时把孩子给泼了。
   
    余秋雨的书我只看了前两本,后来再出的就没看过,想来已经被书商给捧晕了,不读也罢。不过他的文章被冠以“文化散文”,应该算是名符其实,怎么说也比王朔的值得看。
   
    他的书卖的那么火儿,也还是很有我们可以分析和反思的地方的。有市场必然有市场需求和市场空缺,为什么那么多人需要余秋雨的散文?我想,一方面我们的文化教育确实要补的课太多了。很多人对文化的需求甚至是饥渴要通过他的书来补充,别的书想必提供不了这种功能。后来一些聪明人跟风出了类似“文化散文”的书也卖的不错就是明证。另外一方面恐怕很多人在余的散文里找到了共鸣。余写的最好的文章多是对文化衰落的慨叹和悲哀、对文明衰落的无奈,还有反思知识分子命运的也挺好。这种具有忧患意识的孤雁悲鸣应该是很容易打动人的。
   
    余的散文之所以流传那么迅速深广,恐怕与他的文笔有很大关系。他的文字,感发能力很强,借用一个词就是“颇具煽动性”,当然也有些人说那是“矫情”、“媚俗”,毕竟是搞戏剧出身,知道打动人的要诀在哪里。不过不可否认,他的文章里透出了无法掩饰的真诚。当然也有不少媚俗的地方,尤其到了后来。写那类文化散文的人也不少,别人为什么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后来跟风的书为什么就卖不了那么火儿?其中是有原因在的。当然你可以说出很多理由,可还是不能否认余秋雨有他的过人之处。我曾经看过一本别人写的,内容是比余秋雨的丰富些,可确实没有余的“好看”,除非是专业人士,不然会嫌枯燥的。
   
    批评余秋雨的人或许忽略或许有意视而不见的一点,是余氏散文的社会功能。在如今这个文化不景气,中国文化尤其不景气甚至可以说是接近沦丧的年代,余的散文对东方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在警醒世人要珍惜文化、抢救文化的意识方面,应该是很有功德的。他提出的不少问题都是很值得去深思的,虽然几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得他笔下的敦煌和十万进士。我们这个号称文化大国的地方,如今还能不能再接受这个称号而不汗颜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能屹立数千年不倒还能扩展疆域,也让侵略我们的民族渐渐同化,靠的并不是武力,而是文化,可惜现在我们已经是弱势文化了。相比较而言竟然是别人更懂得文化演变的重要性,改武力侵略为文化侵略,而且效果显著,看看如今的年轻人就知道了,简直已经是全盘西化,快到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地步了。在我看来,文化的得失,要比国土的一些小部分的得失严峻的多,国土丢了还能再夺回来,文化沦丧了,可能民族就完了。在这种年代,余氏散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不知道那些批评甚至谩骂余秋雨的人,有几个踏踏实实为祖国文化的复兴、继承,甚至是苟延残喘付出过多少努力。比起他们来,余秋雨的文化良心要高明的多了。
   
    可能一些人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说浩如烟海的“佛道医儒”典籍了,以前读书人最基础的“四书五经”,如今有几个人读过?恐怕在大学里教这个的老师也没几个人读全了罢!不过好像也没有哪个学校正儿八经开这些课。不说二十四史,既使是最好看的“史记”,有几人读过?再简单些,一部“论语”有几个人读过?现在有多少中学语文老师甚至是大学语文老师能把“论语”讲出来?更不要提讲好了!再简单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些以前的启蒙课本,如今有几个人读过?放眼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大学老师敢拍胸脯说能把“千字文”讲好,遑论其他!(呵呵,此处引用别人的话。)
   
    记得有人开过玩笑,孔乙己如果搁到现在,做个大学教授简直是轻松小菜。深究起来,恐怕是不幸言中。
    虽然说,东方文化的衰落如今看来是无可挽回的事,但如果那些“互相攻讦吵吵嚷嚷”的人,能分些精力去做些基本的工作,应该也会好些吧。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