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文章内容


如今还有多少人爱听相声?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4-9-30   阅读900次

    寐以求 7月份,有两位著名的相声艺术家先后辞世。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布衣相声大师郭全宝,另一位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会长、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夏雨田。
   
      姜昆曾经这样评价相声: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但老祖宗在古代的生活中怎么开玩笑,估计没人知道。不过他们给中国人留下了一个让人笑的玩艺
   
    儿,那就是相声—— 相声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人说,相声好听不好听,很大程度取决于是不是有“名角”。随着老一辈相声名家的离去,中国相声艺术的辉煌时代也在渐行渐远。
   
      相声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虽表演形式简单(只是通过演员的“说学逗唱”等逗乐观众),但它诙谐、泼辣、针砭时弊的语言让人在笑声中反思、省悟,所以很多年来人们一直关心它。而现在,全国相声从业人员不到二三百人,是所有艺术门类中人数最少的。创作人员更是可怜,专门写相声的作者不足十人。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曾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描述今天的相声队伍,那就是全国搞相声的只有“一巴掌”。这个“一巴掌”形象地说明了相声队伍的现状——在相声走下坡路的今天,真正把相声当事业做的人微乎其微,演员队伍在萎缩,编导队伍在萎缩,专业团体也在萎缩。
   
      相声大师侯宝林对旧相声进行了整理,取精华,去糟粕,并挖掘出一些新东西,为中国的相声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夜行记》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相声小段永远是相声艺术宝库里的经典之作。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声艺术开始了它的辉煌,涌现出了马季的《舞台风雷》、《白骨精显形记》、姜昆的《如此照相》等优秀作品。随着在广播、电视中频频露脸,相声成了春节晚会的常客。可十几年后,相声竟出现了“一巴掌”之悲惨下场,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最逗的是相声不再逗了
   
   
      “最逗的就是相声不逗,”相声评论员彭俐在评论当今某些相声作品时说。在国家机关上班的李智原来是个相声迷,但现在已基本不听相声了。“段子不好听,净耍贫嘴,不逗乐也不深刻,”李智这样解释。如今的人们为什么都不爱听相声了?
   
   
      ●缺少经典之作,好本子太少:如果用“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结局”来总结相声的没落的话,好像有点牵强。记者曾就相声为何“干不过”小品这一问题请教过小品演员赵本山,老赵不加思索地说:“是相声自己毁了自己,你把侯宝林的作品搬到今天照样受欢迎———他们缺少经典之作。”赵本山的话击中了相声走下坡路原因的要害。在交响乐、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艺术门类百家争鸣的今天,相声仅靠“捧”、“逗”两大角色与“说学逗唱”等传统方式娱乐观众已是单调,而经典作品的缺少更要了相声的命。
   
   
      天津女作家刘航鹰认为,相声和小品比,有些陈旧和冷清,说白了就是本子的问题。由于相声本子报酬低,很多人都去写报酬高的电影电视剧,要想吃相声这碗饭,很多相声演员不得不自己写本子自己演。
   
   
      ●缺乏平民意识,脱离生活:天津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和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薛宝琨认为,马三立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市民们朝夕相处,与普通百姓血脉相联。可如今的一些大腕缺乏的恰恰是这种平民意识,你很难想象整天出入五星级酒店,天天有人伺候,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大腕,怎么会知道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怎么能写出百姓的酸甜苦辣。当前的很多相声作品内容庸俗,语言乏味,不是隔靴瘙痒就是牵强附会,甚至脱离实际胡说八道,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缺乏生活积淀。
   
   
      ●急功近利,缺乏讽刺性:这是大部分与会者的共识。天津相声名家魏文亮说,近年来,对相声的要求有些苛刻,非要让它在有限的时间内埋雷子、扔炸弹、抖包袱,根本不给铺垫的机会。相声最大表现形式是它的讽刺性,但为了营造喜庆气氛,一些歌功颂德的段子大受欢迎,而一些带有讽刺味道的段子却被打入冷宫。这些做法严重违背相声的艺术规律,所以很多好的段子在这个门槛前纷纷被毙掉。
   
   
      ●重表演轻语言:曾几何时,在相声改革“旋风”的席卷之下,化装相声、音乐相声、小品相声等纷纷登场,试图以花样多变的表演形式重新吸引观众,孰料结果适得其反,“相声不逗,歌声来凑”、“轻薄讨笑耍贫嘴”、“喧宾夺主”等批评之声却纷至沓来。相声评论家汪景寿说“在相声中加入别的表演方式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忘了语言。”的确,相声是语言的艺术,重视语言是相声的一贯传统。相声中机巧的对话、幽默的语言,以及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抖出来的“包袱”是真正吸引观众之所在,经典的相声段子中很多幽默风趣的台词至今还令人回味无穷。
   
   
      ●相声“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说,好的相声演员干什么都行,因他们有扎实的语言功力与相声的喜剧技巧。果真如此。没落相声为小品、影视、音乐等艺术门类大做“嫁衣”———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小品演员巩汉林、范伟、黄宏(马季的弟子,曾是沈阳军区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王刚(曾是沈阳军区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他的“和绅”专利与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就得益于相声)等等。编导、演员的流失对相声事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告别受冷落的尴尬地位
   
   
      如今的相声正在遭遇危机,虽然相声界人士也做出种种努力,但在社会发展和市场洪流的冲击下,尚且不论相声能否重拾昔日辉煌,单单是它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就引起很多争议。
   
   
      其实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一种现象:传统艺术越来越难以融入现代主流社会。台湾著名戏剧人赖声川先生说,中国有很多传统艺术,像民乐、皮影戏等,命运真的是悬于一线之间,稍不留神,一个文化传承可能突然就断掉了。相声也是如此,“少了相声我们不会饿死,但对社会来讲就削弱了集体的文化记忆。”
   
   
      戴志诚是姜昆的第六任搭档。他介绍,相声演员近年对相声的探索一直没有闲着。相声是来自老百姓的民间艺术,相声不见观众不行,离开了观众就死定了。如今相声已经开始回归剧场。试运营半年多的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开始正式挂牌,因为票价低,又出现了购票的长龙,500个座位的文化馆剧场经常要加座200个。民族文化宫也连续三年在年底举办新年相声晚会,非常火爆,7个相声演了3个半小时,观众演员都很尽兴。这是为相声回归剧场做了实实在在的事,使舞台艺术的相声逐渐走上良性的循环。虽然相声正在努力走出“低谷”,往好里发展,但相声有它的创作周期,需要多给一些时间。
   
   
      李金斗对相声的发展持非常通达的看法:“大家对相声的现状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些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相声演员现在每天都非常忙。我觉得相声的发展现状是比较正常的。”
   
   
      他以内行人的角度劝说大家:“不要用相声在电视里出现的频率或长短去衡量相声。相声是剧场艺术,它的地位也在剧场,只有到剧场才能听到一段完整的相声,因为一段传统相声长度在20分钟左右,现代相声15分钟左右,这是艺术规律。放在电视台就不行了,就给你5分钟,还要抖十来个包袱,行吗?”  言犹在耳:幽默是人生的态度
   
   
      马三立——干相声这一行,关键是琢磨怎么把相声说到家,站在台上要有精神气。相声的技巧是要抖响“包袱”。抖“包袱”就跟踢足球一样,也讲究传球到位,抢了、慢了都不能进球;如果演员在台上“抢纲”、“慢纲”,多好的“包袱”也被糟践了。演员的功夫绝不仅仅是背背词,练好了《报菜名》、《绕口令》就行了,要紧的是细嚼慢咽。
   
   
      侯宝林——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
   
   
      夏雨田——幽默不仅是艺术手段,也是人生态度。以幽默的态度对待人生,人便可以变得洒脱一些,开朗乐观一些。对名利、对仇怨、甚至对生死均会看得散淡一些。幽默的至高境界是无私无畏无我。无私无我,天宽地阔。达到这个境界自然不易,但我愿朝这个方向努力。心底的私欲减少一分,胸怀的天地便能宽出一尺。
   
   
      郭全宝——“相声,不可乐就可气。”意思是,如果不能拿出高质量的“活儿”把观众逗乐,那么就干脆不要拿给观众,说相声绝对不存在既不乐也不气的情况,所以相声演员最不能混饭吃,一定要努力提高艺术水平。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