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视点


被忽悠的春晚忽悠了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1-27   阅读1667次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2006年1月5日)有篇标题为《你到底是谁的托儿?———春晚预审现场》的报道(点击查看原文),是关于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第四次审查的现场目击,透露了不少重要信息。
   
      在春晚节目预审现场,有观众对记者说:“说吧,你是谁的托儿?你给我们的节目叫好,我也给你的叫好,大家互相帮忙,争取都能上春晚。”原来,“往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时,现场观众的叫好声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遇到特别情况,‘现场口碑’就可以决定节目是否能够通过。”
   
      这则报道属实的话,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往年春晚节目审查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预审现场“观众评审制”;二是,这些决定节目命运的“观众”不仅面孔暧昧而且不乏托儿。
   
      春节联欢晚会是历年来老百姓的“守岁伴侣”,大有成为春节新传统的趋势。春晚的高收视率,说到底是老百姓可选择余地太少,至今年三十晚上仍然是全民共有一台晚会,即便有哪家地方台想叫板春晚,也不可能有它的资源优势。而春晚的强势则又是依托于央视的老大地位———只要央视的“市场-文化垄断地位”一日不变,恐怕年三十晚上老百姓惟有年年与央视版春晚作伴的份儿。
   
      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其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不改变其事业单位性质,且央视的广告收入仍为事业收入,免收所得税,这决定了央视版春晚在本质上是一台“公共晚会”,也意味着老百姓无论看或不看春晚的,都拥有对其进行批评与建议的权利。
   
      如上所述,拥有强势资源整合力的春晚,其节目预审机制明显失之粗陋,哪出节目能够最终出现在年三十晚上,甚至取决于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百余名现场“观众”,就不能不为人所诟病。预审现场这些“观众”是怎么入选的?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公然做托儿而不受任何约束?由现场观众评定哪出节目可以正式上春晚,不失为一种开放性的民主评审机制,但如果“观众代表”遴选程序混乱,最终成为不同候选节目的托儿,这种民主评审机制就是一种虚假民主。
   
      如今预审现场出现观众公然“拉票”现象,证明春晚节目的观众评审制已然失效,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现在不知道的是,往年又有多少滥竽充数的节目是这么走上春晚现场的,而近年来春晚每每受到观众批评,或者也与此密切相关。报道就提道:“北方小品长期占据春晚舞台,据说也跟到审查现场捧场的基本是北方观众有一定关系。”
   
      赵本山在春晚“卖拐”后,“忽悠”一词风行大江南北。而在春晚节目评审过程中,现场观众“卖嘴”忽悠了春晚主事者,由此形成了“忽悠效应”,进而忽悠了全国观众。且不论春晚主事者是否“主动地”被忽悠,春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忽悠了全国老百姓已是不争事实。
   
      该报道介绍:“今年春晚已经决定不再用审查时的现场叫好声多少,来判定节目上还是不上了,他们第一次决定,更多考虑电视机前的几亿观众,而不是百十来名现场观众。”但这还不够,春晚决策机构有必要公开其节目评审机制以接受舆论监督,因为,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春晚,老百姓有权利不被“观众代表”忽悠,同样也有权利不被暗箱操作忽悠!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