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 画


“笔色”及其价值论随想


作者:黄培杰   时间:2009-5-5   阅读1079次

    “笔色”及其价值论随想
   
   
      笔色的独立价值,更应该体现于当代的女性身上。因为当今已不适合古代的长袍大袖的服饰,继承的不应是过去的那套惯于表现长袍大袖的程式,而是那套成型了的程式中有独立价值的、可以适用于当代的东西。我认为是有的,那就是“笔色”的独立价值,这同“笔墨”有独立价值是一个道理,也是按笔墨的思维方式派生的概念范畴。  在过去的那套惯于表现长袍大袖的程式中,应把笔、色、线的独立的程式结构挑出来,并面对当今的生活表现作适应性的调整,还可以借鉴西方(具体如油画、水彩画、甚至与印象派、抽象派等)绘画的表现方法,来丰富工笔人物画的语言,拓宽其表现力这里,说到表现力,我不禁想起秦始皇墓兵马俑那准确、生动而深刻的造型;我们的先人那个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那么高超的写实技巧,有了那么高超的表现力,说明并非我们中国人、中国画不具备西画的写实能力,而是不想那么干;原因在于哲学思想根源不同,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对立。因此说,中国画的表现力并不是不宽,“拓宽中国画的表现力”这句话应改为“使中国画更适应时代”似为更合适。当今有二人比较有代表性,一是何家英,而是李乃蔚。二人的优点是,准确地表现了当代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能够看得出来努力探索的痕迹;但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本体来说,何是传统性的因素多一些,比较正统,但甜俗了一些;李是中西结合性的因素多一些的,但古典油画的素描体积感太重,有些类似于郎世宁,有邹一桂所批评“笔法全无,非工亦匠”之感。特别是从“入鉴赏”的角度即工笔画的品位性与鉴赏性来说,二人的画都还有那么一截差距。
      工笔画也有自己的“笔墨结构”,有独立于所表现对象的特性,把它强调出来,作为我们今天继承的重点。关键是,在它和当今要表现的形象之间,如何“转换”。本论文探讨工笔仕女画的焦点也就在于此:何为独立的工笔画的“笔色”?具体面对当今生活应该如何从一笔一画的运用上,构图上,设色上来进行“语言转换”?观念如何转换?如“六法论”,本是六朝时期专对工笔人物画(因那时没有写意人物画和独立的山水、花鸟等画种)所说的,其后才被引用到中国画的各个画种上,到后来人们甚至已经差不多快要忘记了“六法论”是专为指导工笔人物画而作的本原意义了。当今如何从指导现今工笔人物画创作发展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六法论”?因为历史都是后人写出来的,美术史也不例外;如何理解历史,更贴近真实的历史,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历史,才有“以史为鉴”的借鉴意义。
      《芥舟学画编》上有“贩夫贩妇皆冰玉者也”之说,就是说他们的脸上等处,有笔墨应用的好地方,因此,就连“贩夫贩妇”,皆可成为笔墨表现得最好对象,也即“冰玉者也”。这说明着笔墨的独立性和广大的面向性。这是中国人从“技”的角度上讲的,然而,达?芬奇作为西方人却从“道”的角度谈这个问题:“你们如果遇上任何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尊敬他,因为这些人就是你们地上的‘神’,这些人配得上我们为之画像”(《形神兼备——中国人物画》余辉 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笔色”也应该有如同笔墨相同的独立和面向性,并且,它还具备笔墨所不具备的“色彩性”。“绚烂之极复归于朴”,应该仅是一种观念。当今的科学表明,如果不是色盲,谁都不会对绚丽的色彩视而不见。李泽厚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谁都不会愿意再回到茅草屋子里去的。我自己就曾有过类似的尴尬事,刚大学毕业结婚时,彩电还只是很少的稀罕之物,加上当时的经济能力有限也买不起彩色电视机,就自我安慰说黑白电视也不错的,每天我们不都是在彩色世界中生活的吗,干吗非要在电视中看彩色?等到有能力买了彩电之后,才发现彩色电视即原来这么好,在生活中看色彩天地,同在彩色电视中看色彩天地竟是这样的感觉不同;以前黑白电视只是单一的黑白世界,现在通过彩电看到了外部世界竟是这样的五彩缤纷,一时间我们都似乎觉得有看了彩电“真不白活一回”之感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天生的就对彩色感到愉悦,二是,在有屏幕限制的“窗口”中看世界,审美的意味更强。这同观赏绘画作品是一样的。就算是文人欣赏纯黑白笔墨画,那也应是挂在有一定彩色环境中的黑白画。如果也是在黑与白为主的环境中来欣赏黑白为主的水墨画,谐调是谐调了,可使色彩的对比缺乏了,美感也就减弱或者消失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清凉剂的作用,是产生于现代社会紧张的环境之下的话语。所以绘画作品在当今社会中与环境艺术学也是紧密相关的。众所周知,印章的红色历来是在水墨画中起“提神”或“醒神”作用的。绘画作品在现今社会也是要考虑起到“点缀”,“清凉”,“安抚”,“醒神”或“启迪”、“振奋”等作用的。不然,何以绘画尺寸在现今会发生“框装化”的变化?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