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视点


性、两岸、金马奖


作者:济世   时间:2004-10-10   阅读1414次

     性篇:同性恋和色情业
   
    今年的台北金马影展在12月7日落幕,两部影片《榴连飘飘》和《蓝宇》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值得深思的是,这两部作品的题材都是与现有社会伦理道德观存严重冲突的性爱主题。《蓝宇》由小说《北京故事》改编,是描写一对男性同性恋人的凄婉爱情故事;《榴连飘飘》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利用短期签证到香港卖淫的东北姑娘。无论是同性恋,还是色情服务业,在今天的中国大陆都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一方面谁都知道事实的存在,另一方面却很少有人敢于正视它。特别是代表主流价值取向的官方,始终对此采取一种仿佛视而不见的含糊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的金马奖比以往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工作者尚存的良知和勇气。今年的金马奖份量之重,内涵之富,责任感之强,令人肃然起敬。《蓝宇》的导演关锦鹏本人曾公开过他的性趋向是同性恋,他的作品也以细腻刻画女性心态著称。如果说在《胭脂扣》、《阮玲玉》等名作中,他还是以化身为女性角度的曲折方式来表现对爱情的执著思考的话,那么到了《蓝宇》,他终于把人物恢复了男性同性恋人的本来面目。同性恋在中国历史传统中一直存在,由于今天庞大的人口基数,或许可以推断,同性恋群体在绝对数量上也会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但同性恋受到的岐视偏见甚至迫害攻击也相当严重,可以说,中国的同性恋人群的生活环境即使不能称之为严酷,至少也充满了难以承受的压力。1993年前后,华语电影界掀起了一阵同性恋题材热,《霸王别姬》(陈凯歌)、《东宫西宫》(张元)、《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徐克),还有英语影片《蝴蝶君》等,这些作品使中国人的同性恋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对同性恋的原生状态的描叙上,对这一特定人群的深入了解上,它们都做的远远不够,有的只是借用同性恋这样的非主流或颠覆性主题来说言外之意。关锦鹏以同性恋的身份来直面这个主题,首先就具有更多的可信度,另外从内容来看,《蓝宇》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爱情故事,没有负载额外的东西,它单纯,所以也真实有力。更具不同寻常意义的是,《蓝宇》及原著《北京故事》在观众和读者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许多人表示“震撼”、“感动”,一位自称“异性恋”的普通人说:“只要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都是值得颂扬的真爱,同性爱也是一种真爱。”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蓝宇》的冲击力来自人们在一个物欲横流、爱情蒙尘的时代里对纯粹爱情的渴望。人们在纯真的爱面前,感到唏嘘,感到伤感,正好证明了对爱情愈来愈廉价化卑琐化的不满。由于同性恋者所处的环境常常是地下状态,受到的压力阻力很大,也反倒使他们的情感更缺少功利动机,也更加执著坚定。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当代同性恋人群调查研究的社会学家李银河表示,中国应该尽快给予同性恋群体及婚姻以合法地位,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同性恋也有权利在阳光下享受爱情,这将是中国社会真正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蓝宇》在这样的进程中,无疑能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同样,《榴连飘飘》所涉及的色情服务业问题,也是对这个爱情重伤的时代做出的认真思考。尽管中国大陆官方不肯承认,但谁都知道中国色情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甚至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增长,确实付出了数以百万计的女性牺牲肉体和青春的代价。虽然卖淫被传统道德所不能接受,但卖淫与嫖娼两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有复杂的人性与社会因素,不能简单的一言蔽之。陈果在《榴连飘飘》中就避免了这样肤浅的批判,他以冷静但充满温情的笔触来讲述一个风尘女子的生活。她的人生不能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在对青春的带淡淡感伤的回忆时,在平常的居家生活里,在和社会底层人物的友谊中,她都表现出人性最善良、最纯朴的一面。近年来,以香港影人为主的一些艺术工作者们把大量的目光集中于风尘中的女性,较为出色的作品不断涌现,除了《榴连飘飘》以外,还有余力为的《天上人间》、叶伟信的《欲望之城》等。评论界因此有人声称对“妓女题材”泛滥的愤怒。事实上,这恰恰体现了创作者的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坦诚品质,是主旋律和风花雪月所无法比拟的现实主义潮流。大陆女性(被称为北妹或北姑)到港澳地区的跨境卖淫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现象,就在《榴连飘飘》于台北夺冠的前几个月,台北市发生的多起与大陆女性卖淫有关的恶性案件轰动了全岛。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很多电影人,乃至整个艺术界都应该感到羞愧,因为他们的缺席或驼鸟式的逃避。两岸篇:文化交流超越政治隔膜近十年来,台湾从李登辉执政过渡到民进党政权,大陆实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的交替,两岸在政治上的分岐、敌意几乎是在不断扩大,国族认同的差异正在本来同文同宗的中国人之间制造断裂的危机。但令人欣慰的是,两岸在经济方面的联系已经加强到了无论哪一方都必须正视的地步,而文化的交流也超越了政治领域的人为隔阂。
   
    台湾方面曾经有规定,港台与大陆合作的电影必须要符合一些苛刻的规定才能在台湾正式上映,而涉及政治题材的作品更是无缘进入台湾市场。大陆这一边也对台湾电影保持了极为封闭的态度,连候孝贤、杨德昌这样的国际级大导演的作品也只能经盗版形式流传。但目前情况发生了改变,台湾在民主化进程中逐步放弃了不合理的戒律,现在的台湾观众已经可以相当随意地观看大陆影视作品。以描写大陆试爆原子弹为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横空出世》也能够在台北影院中上映,这是巨大的进步。不过,大陆方面的电影界是最保守的部分,至今仍没有松动的迹象。金马奖今年的影帝影后都由大陆演员夺得,《蓝宇》和《榴连飘飘》的背景也都以大陆为主。这在金马奖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1996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曾在金马奖称雄,但未能形成今年这种中劲无比的势头。这体现了金马奖评审委员们开放的视野和不为政治立场拘束的艺术至上标准。或许可以不是夸张的说,今年的金马奖对促进两岸的文化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有不可忽略的功劳。事实上,与政治和经济相比,文化是最深层根本的决定因素。两岸关系的改善,首先是双方在文化上从疏远到接近,舍矛盾而求融合。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台湾流行音乐和琼瑶、三毛为代表的畅销文学在大陆得到了千万人的共鸣;台湾则利用资金上的优势,成为大陆严肃文艺的重要海外市场,许多学术著作和艺术创作获得了财力上的支持和鼓励。并在商品化社会中维持了一股清流。在台湾,尽管所谓的推行“本土化”和原有的台独思想残余扩散,但认同一个中国的理念仍然是学术知识界的主流,类似台湾教授学会那样的台独组织影响力有限。以台湾的电影界为例,在看待两岸问题上,绝大多数影人都站在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在去年总统大选期间,台湾影坛两位老前辈级人物,李行和刘家昌分别选择了支持宋楚瑜和连战。究其原因,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阶层对两岸问题一般有更加理性的看法,另一个缘故则和台湾电影几十年特殊的发展历程有关。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曾经把电影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工具,拍摄了大量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影片,比如曾夺得金奖马的《笕桥英雄传》、《辛亥双十》。但在后来的民主化转型中,在中影公司优秀的领导人徐立功的促动下,电影界走在了台湾的最前列。无论是提拨年轻的人,还是主题的多样化,台湾电影界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造就了震动世界影坛的新浪潮运动。这也避免了在电影界象政界那样积累了过多怨恨情绪和扭曲心态。两岸分裂是中国的政治现实,台湾影人在作品中一直对此进行着思考,这种自觉表现出他们在艺术之外关注社会的使命感。早在十年前,候孝贤就在影片里不断表达他对中国问题的见解,除了著名的《悲情城市》之外,他在1993年的《好男好女》里讲述了一个台湾青年回大陆参加抗战的故事,更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二·二八事件不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冲突,而是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冲突”,其化解省籍情绪、重建中国概念的企图非常明显。而当时也正是台湾岛内统独之争达到高峰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记者采访过的台湾影人中,他们都表示对大陆电影很有好感,而涉及两岸之间普通民众的故事都他们喜欢的题材。进入21世纪,两岸分裂的情况肯定不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和平统一是双赢的结局。这个历史大潮流,电影也可以发挥它的一份作用。今年的金马奖就是一种必须肯定的努力。金马奖:大华语电影的未来两岸之外,还要加上香港,而香港更是华语电影最具势力的重镇。今年这两部赢家作品都是香港电影人制作主创,大陆演员担纲并以大陆为故事背景,最后在台湾夺得奖项和肯定。这不能不教人对于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总体未来有所期待。目前,两岸三地的电影奖项有数个。台湾最著名的是金马奖,香港则有金像奖和金紫荆奖、电影评论协会奖,大陆的是金鸡奖、百花奖和政府味道浓厚的华表奖。就影展的规模、提名影片的水准以及奖项的公正度来说,金马奖都堪称翘楚。香港的几个电影奖基本上以本地影片为主,而且由于影圈的关系复杂,有时不能做到公正公平。比如演技平平的刘德华能拿到影帝,象吴镇宇或黄秋生这样的优秀演员却因为直言而得罪人。不过,总体上看,这几个奖项基本上可以做到囊括了大部分本港优秀影片。最缺乏严肃意义的是大陆的各个影展,在作品来源上囿于官方审查过的国产电影,而这类作品常常是质量下乘的粗糙之作,评选方式也缺少公正度和透明性,每每被人怀疑评委的鉴赏能力。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陆的电影业体制弊端所致。如果和港台的电影人多接触多交流,大陆电影仍具有巨大潜力。金马奖的独领风骚,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评委们的开放胸襟。在台湾本土影业濒临死去的恶劣环境下,他们仍坚持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和冷静的评判风格。纵观十几年来的历届得奖名单,港台和大陆的优秀作品都有辉煌记录。这确定了金马奖在华语影坛范围内的权威性。今日已成为台湾电影重要代表人物的蔡明亮,本来是马来西亚的华侨,他来到台湾投身影坛,也是金马奖给予了他的《爱情万岁》以最高荣誉。所以不管台湾电影如何不景气,但金马奖依旧是华语电影界最具吸引力的盛会。
   
    今年金马奖展现出的两岸三地影坛密切协作下释放的能量,再一次让人想起被评论界和圈内人士反复议论过的话题:大华语电影的构想。它将集中两岸三地的精英人物,财力资源,在中国文化的共同基础上创造一个大市场。尽管用具体操作层面来,障碍和难题相当不少,但随着大陆与台湾相继加入WTO,面对好莱坞的强势压迫,华语影坛必定要寻找一条出路,一个应对之策。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