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中国艺术


中国电影的诞生与起步(3)


时间:2004-11-10   阅读1304次

    《渔光曲》剧照
   
    家庭伦理与社会问题
   
    《狂流》、《春蚕》、《渔光曲》等影片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悲苦人生。夏衍编剧的《狂流》以“九·一八”事变后长江流域发生的空前大水灾为背景,描写了汉口附近的傅庄农民,在小学教员刘铁生带领下,为筑堤防洪与贪污赈灾物资、欺压村民的地主傅柏仁做斗争的故事。《春蚕》改编自茅盾的同名小说,描写老通宝一家为养蚕而辛苦、奋斗、挣扎,又终于失败的过程,揭露了由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造成江南丝绸业倒闭,导致农民破产的历史真实。这是一部第一次将“五·四”之后的新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中国电影。《渔光曲》描述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的悲惨故事。渔民儿女小猴和小猫在渔业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下,家庭破产,不得不扶母投奔在上海卖艺为生的舅舅。后母亲与舅舅丧身火灾,两人受雇于人,在轮船上开始了更为辛苦的捕渔生活……
   
    这三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社会问题片在艺术上也各具特色。《狂流》、《春蚕》结构严谨,人物描写、细节刻划相当细致。特别是《狂流》在表现水灾场面时,将1931年长江水灾的真实纪录片镜头与戏中场面相接,又采用特技拍摄江水泛滥的危险,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渔光曲》在导演处理与镜头运用上,明显地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尤其是多次出现的主题歌《渔光曲》的词曲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片在上海创连映84天的新纪录。1935年3月,该片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
   
    都市生活中贫富的对立,是社会问题片又一个关注焦点。《上海二十四小时》、《迷途的羔羊》、《马路天使》都把同情的目光投向生活在都市社会各个角落的下层人民的苦难人生。《马路天使》是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压卷之作,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刻划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妓女、歌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匠、小报摊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真实地表演了他们贫困失业的痛苦,和悲惨的命运。在恶劣的社会与生活的环境中,这批小人物如“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团结互助,闪耀着人性与爱情的灿烂光辉。这部影片是一出悲喜剧,创作者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视听艺术特性,以明快、诙谐、隽永的风格,写出了大都市的下层社会形态,表现了小人物不甘凌辱的反抗精神,编、导、演、摄、美工和录音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是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