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 >> 文章内容


院士:杜绝豆腐渣工程 大地震也能零死亡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0-9-20   阅读896次

    
    编者按
   
    在世博园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有一群智者。他们所见的,不仅是世博会对未来憧憬的生动演绎,更以各自高深的学术造诣,透视这些憧憬背后人类社会理念的递进、技术产业推进的趋势。这就是各国的院士们,其中不仅有我国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更有来自英国皇家工程院、法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们。
   
    在世博园中,公众参与馆“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讲坛上,他们各抒己见,以各自独具个性的见解,诠释着本届世博会的理念,也为公众提供难得的心灵启示。我们将撷取其中的精彩篇章,供未能亲闻高论的读者一睹为快。
   
    当人们在世博园中追寻“更美好的生活”时,一位院士走上讲坛,提醒人们:安全了,生活将更美好!他就是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却也是不少灾害的“元凶”。谢礼立说,无论是地震、台风,或某些地质灾害,无不首先是破坏了土木工程设施,然后才施虐于人类。因此要防止地震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必须首先要把我们的房屋以及所有的土木基础设施建造得足够坚固,具有足够的抗地震能力,要把我们的房屋、水坝、桥梁等都建造成“不惧灾”、“能抗灾”的土木工程,让大自然的“坏脾气”不再难以应对。
   
    灾害“真凶”:不防灾的土木工程
   
    在古代,当人类还没有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连日全食这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也会被视为一种灾难,而现在却被人们当作一种自然奇观加以观赏。“或许某天,我们不仅能造出‘免地震灾害’的房屋,也能正确预报大地震了,我们会把大地震当作一项‘特色旅游’,组织人们去震中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谢礼立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却包含着辩证的道理:无论面对多么强烈的地震,如果我们的城市都能安然无恙,人们生活井然,地震还会酿成灾害吗?
   
    谢礼立认为,引起损失的并非“老天爷”,而是人类自身——我们所建造的房屋、桥梁、设施,并未针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破坏性的自然现象,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至在这些现象面前失效,进而酿成损失和灾害,他将此称为“土木工程灾害”。
   
    以这一视角来审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都可纳入土木工程灾害的范围——建筑损毁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是最主要的。曾多次考察过灾区现场的谢礼立说,废墟中,水泥柱里露出的是木头而不是钢筋、本该严丝合缝的构件却已东倒西歪。他说,不防灾的“豆腐渣工程”才是真正的灾害!
   
    “认真”才能防患未然
   
    谢礼立把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归纳为A、B、C。A是防灾意识(awareness),指在兴建城市、工程时就要考虑到潜在的自然灾害,如不可在有地层大裂缝的地方兴建城镇或各种基础设施。“中国古代就有造屋避开迎风山坡的说法,这就是最原始的防灾意识。”B指灾前措施(before the event),如灾害预报、工程抗灾、防灾预案、避灾演练等。C则指协调合作(coordination & cooperation)主要在灾难发生后,尽力挽回损失。
   
    “发达国家早已经将灾害防御的工作从灾后救援式的消极防御转变为将防灾措施做在下一次灾害发生之前的积极防御。”最近,新西兰7.1级地震创造了零死亡的佳绩,就是积极防御的成功例子。
   
    谢礼立认为,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完全应该采用积极防御的措施。目前世界上已经具备了各种成套的建造抗震房屋技术,我国的工程技术界也完全掌握和发展了类似的技术,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认真”。
   
    就在汶川地震的极震区,一所农民建造的砖土瓦房经受住了11度的烈震,屹立在废墟中——没借助任何高科技,房屋的主人只是在建造的时候非常认真,没有偷工减料。这所房屋令谢礼立十分感叹: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在“认真”面前,强震也无可奈何。
   
    他希望,我国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将灾害防于未然。“我们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防灾法系,最强大的地震管理体系、最强大的灾后救援队伍,还有国家对防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不惜重金支持防灾工作,为何我们就不能从灾前抓好房屋和各类基础设施的防灾能力做起,从杜绝‘豆腐渣工程’开始,营建一个安全的家园?”新西兰地震尽管“零死亡”,但政府仍对倒塌建筑穷追不舍:分析倒塌原因、严查施工质量、问责建造设计者……他希望中国也能学习这一做法,杜绝下一个汶川的悲剧。
   
    本报记者 许琦敏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