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 >> 文章内容


冰川的形成及其运动


来源:地貌学   作者:许世远    时间:2004-11-29   阅读963次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在年平均温度0°C以下地方,地表常常被冰雪覆盖或埋藏着多年冻土。全世界冰川分布面积占陆地面积约10%;多年冻土占陆地面积约24%。在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冻土区的面积更广大,在地表留下了各种类型的冰川和冰缘地貌。
   
    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
    常年积雪期的下界,叫做雪线。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雪线以下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积累不了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上温度和降水量都与之有关系。地表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赤道向两极降低。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左右。
   
    降水量与雪线的高度关系密切。降雪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处于此范围内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很高,有世界最高的雪线,达6400米。再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西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祁连山东段,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高度反而降低。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为3500-3900米。但是,气候上的温度和降水相对于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因而也会出现山脉南坡雪线低的情况。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当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度大约在4600米,而北坡高出南坡有千米左右。
   
    冰川冰与冰川的形成
    在雪线以上,降雪容易保存,形成雪盖,但之后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变化才能形成冰川冰。在高寒地带,新雪降落后,雪花棱角很快消失,成为粒雪(粒径不足1mm)。随着雪盖厚度的加大,在压力下,粒雪重结晶使各晶体紧密地结合,就形成了块状的冰川冰。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比如在南极200多米深的冰体,已经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但是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表层冰雪消融,渗透再冻结,加速了成冰过程,甚至当年的降雪也有形成冰川冰的条件,并且形成的冰川冰比极地地区冰川的密度大、透明度高。
   
    冰川冰形成之后,当温度接近零度时,原本稳定的结构开始变得不太坚实,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只要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下流动,越过雪线,伸出冰舌,形成冰川。冰川在流动过程中,还可以产生褶皱和断裂。
   
    冰川的运动
    冰川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自然界的冰体,主要在于它可运动,当然速度极其缓慢,不易察觉。例如,中国天山冰川流速为10-20米/年;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其中游海拔5400米左右为最大流速,达117米/年。
   
    冰川流速快慢主要取决于冰床坡度和冰川厚度。雪线附近,冰川厚度最大,流速较快,自此向上和向下递减,惟有在流经坡度较大的地点时流速又增加。另外,在冰川前段的冰舌部分,表面的冰体比底层流速稍快;而在冰雪补给区,冰体下部受压力大,流速反而高于表层。
   
    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末端的进退,反映了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的平衡。当气候状况发生波动时,经过一段延迟时间后,就能从运动速度和末端进退上反映出来,延迟的时间可能从数年到上百年不等。世界上还有少数冰川比较特殊,能够发生周期性的突然跃进。即冰川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停滞之后,短期内发生基底滑动,冰川舌末端前进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有时会冲毁村庄、道路,堵塞河道,造成严重的自然灾难。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