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华夏网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68086
    广告

    心气高的锋霜老师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心气高的锋霜老师齐七郎 去年年初,锋霜老师对我说,最近一直在寻求换房子。 锋霜老师的家住在灯市口繁华地界儿的教职员工宿舍。换房子,是因为他住的那个多层楼没有电梯。他今年已经七十多了,身体很好,每天晚间都要散步五公里,老伴儿身体有些发福,前些天又做了腰椎间盘手术。 曾经有一阶段,《北京晚报》上只要有个旧楼

    心气高的锋霜老师


    齐七郎

     

      去年年初,锋霜老师对我说,最近一直在寻求换房子。


        锋霜老师的家住在灯市口繁华地界儿的教职员工宿舍。换房子,是因为他住的那个多层楼没有电梯。他今年已经七十多了,身体很好,每天晚间都要散步五公里,老伴儿身体有些发福,前些天又做了腰椎间盘手术。


       曾经有一阶段,《北京晚报》上只要有个旧楼装电梯的消息,锋霜老师就会通过微信转发给我,因为他知道,我也是住在楼层比较高的地方。我们都住在市中心那种老旧没有电梯的五六层上。每次见到锋霜老师给我发过来的旧楼装电梯的消息,我都是“呵呵”。


        锋霜老师比我大十多岁。我觉着,现在爬楼还不是问题,我现在还喜欢爬山,还喜欢骑自行车远行呢。那天,锋霜老师又对我说,电梯的事儿你怎么不关心呢?我说几层高的楼梯我现在还能爬。锋霜老师说,他家的那个楼去房管部门问了,人家说,你们那个楼属于危楼,加装不了电梯。锋霜老师又说,既然是危楼,为什么不给我们加固呢?我现在问你能不能装电梯,你跟我说是危楼了。


       锋霜老师无奈地想换房子了,想换一处有电梯的楼房。我说,我的一个同学,从航天桥换到了劲松,原来没有电梯的一套换成了有电梯的两套,锋霜老师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换到劲松,劲松那附近有个首都图书馆,您喜欢读书,多好啊。听著名作家毕淑敏说过,住,一定要住在离图书馆近的地方。锋霜老师说,还是不想离开东城区这个老地界,这儿,住的熟了。他又说,已经去看了几个地方,小街口那个高层,觉得就不错,价位和各种条件都差不多。


       锋霜老师正在考虑把现住的房子卖掉,然后再去买那边的房子。我对锋霜老师换电梯房的这个想法,现在还没有那么急迫。锋霜老师后来给了我个说法,他说,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我们怎么也得活到90岁吧。


       听到这里,我有些惊诧了。回来又想了想,锋霜老师刚刚73岁,它特别注意身体的锻炼、医疗和保养,和我不同,我是一个活今天不想将来的人,活到现在这个年纪,只是想再活十年就够本的。


       身边的人,想活到九十、一百岁的人越来越多。想想也是,现在的人,家庭条件差不多的,谁不想活到100岁啊。前些时,每天都喝大酒的作家丛维熙走了,走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六。正常人,像锋霜老师这样生活有节制的,不吸烟不喝酒,每天都健身,有个小病就光顾医院,活到九十岁肯定没问题。


         但愿这个社会总是平平安安的,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到一百岁!


       锋霜老师的老家在京城西南的房山,良乡、闫村和崇各庄三乡交界的地方,拱起了一个由南向北的山坡,这个地方就叫石山坡,在锋霜老师的新家,我看到了一个横幅——“石山坡人”,这是锋霜老师的雅号,他生在石山坡,长在石山坡。


        房山,也是锋霜老师文化开蒙的地方。锋霜老师回忆,他上小学第一课学的是“上学了”,和我们学的不一样。我记得我们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我们学的比锋霜老师复杂,无论是识字结构还是政治意义,不知道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第一课学的是什么?是简单了还是更复杂了。


      锋霜老师小的时候,北京城里都没有几处楼房,房山是1958年才划归北京的,1959年北京才有人民大会堂、北京体育馆、华侨大厦等十大建筑,锋霜老师家的房子,我猜一定是山坡上的几间土房。


      后来,学习成绩优异的锋霜老师从老家考到了通县师范学校,说欧阳中石、张同吾是他的老师就是在这个阶段。师范学校毕业就是知识分子了,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人还在扫盲班识字呢。锋霜老师上师范学校,是因为不用家里负担学费、食宿费。通县师范学校,除了已经说过的欧阳中石、张同吾之外,王国维、杨秀峰等文化名人都曾经在这个学校任过教,给孩子讲故事的孙敬修老爷爷也是这学校的学生,通县师范学校,属于那个时候的重点学校吧。可惜的是,爱学习的锋霜老师没能在这所学校毕业,被动地经历一系列的体检后,选调进了部队的航空兵学校,又悲催地卡在最后一次的体检上,转成了空军地勤义务兵。锋霜老师知道服兵役成为解放军叔叔是每个人的义务,可也一直为未能完成学业直接成为知识分子干部编制而懊悔,当然,也为未能成为在祖国蓝天翱翔的飞行员而遗憾。


      锋霜老师不是打小就西装革履的,他从房山去通县读书的时候,穿的衣服,是一件赤脚医生的二姐夫节省下来的医用纱布缝制的半袖衫。我想,他上学报到的时候一定是在夏季了。


      在学校住集体宿舍是大通铺吧,在部队住集体宿舍一个屋要住十多个人吧,直到1969年锋霜老师复员回京,分配到王府井的饮食店当服务员,还是住集体宿舍。从部队回到北京,锋霜老师就成了首都的东城人了,他不愿意离开东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军经历,让锋霜老师总是仪貌堂堂干净整洁的。从军的那些时候,他要自己洗衣服叠被子,被子还要叠成横平竖直的“豆腐块”。


      听锋霜老师说过,他当服务员的那个小吃店叫“人民路饮食核算店永革路红卫食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北京城的很多地名也被疯狂地变更过街巷名称,虽然时间很短暂,王府井大街变成了人民路,东单变成了瑞金路,南池子大街叫葵花向阳路,台基厂大街变成了永革路,红卫食堂就是现在的“松鹤楼”所在地,原来也不叫“松鹤楼”,叫上海小吃店。锋霜老师从部队复员就分配到小吃店,从端盘子洗碗的服务员干起,也住在这个小吃店里。直到搞对象快结婚的时候,才由组织上给解决了一间大杂院的平房居住。锋霜老师说过,他的结婚新房是——“十平米的一间房,自己刷成了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像”,自己搭了个两平米的厨房,后来被说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让给拆了。


        从开始住在小吃店隔出的斗室里,到结婚有了一间大杂院的平房,到现在和老舍先生成邻居的皇城根下的老年人宜居的居室楼房。锋霜老师的房子是他用毕生的精力一平方米一平方米的攒出来的。


        锋霜老师在石山坡老家住的是平房,通县师范学校住学生宿舍的时候是平房,部队当兵军营里是平房,后来,工作和居住楼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了,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大地到处都是楼房。


        去年有疫情,干啥都不容易,然而活在七十三岁坎儿年的锋霜老师却开始折腾了。到各家房屋中介咨询,衡量这样那样的利弊,最后,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决定了卖房再买房。锋霜老师要把灯市口东的无电梯多层的两居室卖掉,然后买灯市口西的一层的三居室。这样的一个卖出买进可是千八百万的资金流动啊,也不知道这GDP给增加到谁家了。


      锋霜老师家在灯市口东的房子特好,属贵族景山学校的学区房,作家冰心等文化名人也在那附近上过学或居住过,我说有些可惜。锋霜老师笑着问我,是冰心文学成就大还是老舍先生文学成就高,我胡乱想过后就信口胡说了,老舍是写小说的,写小说的老舍一定是比写散文的冰心成就高。那天,应锋霜老师之约去他已经装修后入住的新居去了,看到小区对面,就是老舍先生故居丹柿小院,那是共和国初老舍先生花一百匹白布买的,看到这老舍先生故居,我明白锋霜老师为什么问我冰心和老舍谁成就高的事了。搬到这边,锋霜老师依然与杰出的文学家为邻。


        锋霜老师现在住的灯市口西街,是真正的皇城根脚下,往西几十米,百年前就是皇城墙,现在已经改建成皇城根遗址公园了。锋霜老师说,现在离家几十米就是公园,这是多大的享受啊。灯市口西街,明清民国的时候都叫迺兹府,据说是宫里奶妈子的府邸,1965年街巷名称改革改为了灯市口西街,动乱年代也曾经短时期叫过人民路八条。灯市口西街中间往北有条胡同,门口有一棵大树的院子,曾经住过中国共产党的两位总书记。


         与一般年纪大的人相比,锋霜老师活得心气高,七十多岁了,自己花心思装修后的房子还来了个拎包入住,原来老房子的旧物件都让他给扔掉了,进到居室里,锋霜老师给我们说了新房中这个那个的创意。进门后,在门厅衣帽橱居然有个领带橱,我是第一次见这个,想起锋霜老师平时总是西装革履的,看到这个领带橱,有些理解他的创意了。三室的房子,在市政集中供暖的情况下,锋霜老师还设计安装了中央空调,让这不大的房子无论哪个角落都是恒温的。拿起遥控器,锋霜老师开始指挥窗帘、照明灯等智能家居设施,这方面,七十多岁的锋霜老师有着年轻人的时尚。七十三、八十四据说都是坎,锋霜老师不信这个邪,七十三的时候还要卖房买房还要自己设计折腾装修,他说,有的时候,坎是需要闯过去的。精心的设计之后,门厅的条案变成了一个上面带转盘的大餐桌,然后马上就摆上一桌子的酒菜,还有一瓶不让叫香槟的起泡葡萄酒。温馨的家,让我们感觉到锋霜老师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喝二两酒后,喜欢吼两嗓子自以为的摇滚,锋霜老师旋即把那餐厅变成了KTV,手机点歌,曲库里居然是啥歌都有,我没吼崔健,点了一首温柔些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学唱起来,感觉那音响真棒,丝毫不比专业的KTV逊色。


         锋霜老师是名家欧阳中石、张同吾的学生,他自己也是亦书法亦文学的,书房、客厅都是各种藏书和名家字画,临去的时候,我装裱两张自己拍的摄影作品带去了,后来,锋霜老师还真找地方给挂上了,看到那随处可见的艺术收藏品,再看看我拍那照片,羞得我是无地自容。


       我走上文学写作爱好之路,得益于锋霜老师的指导,和锋霜老师相识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文学研修班,他认真记笔记,我也是,交流笔记让我们成为文友。后来,我写的一篇千字文,锋霜老师推荐发表在一个地区级内刊上,那是我第一次上稿,也是最早见到的稿费,虽然只有70块钱,锋霜老师还是郑重地放在一个信封里给我。眼前这文学社会,主动帮你发稿的人不是特多,眼前这文学社会,把他人稿费据为己有的也有个别,对锋霜老师的提携,我总是在心里惦记着这份恩情。


      看锋霜老师大手笔的卖房子买房子装饰房子,我感到了他活得有心气,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活得有滋有味,让比他岁数小那多,又身居陋室苟活的我深感惭愧,这是他的心态,这也是我未老先衰的心态。年底,锋霜老师刚刚过了生日,和他同一天生日的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富兹和索尔仁尼琴,他们都活过了九十,我觉得锋霜老师能活九十九。


     对了,说锋霜老师能活99,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他们说恭维人都说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你怎么能说锋霜老师能活九十九,我诧然,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是大秦赋,锋霜老师虽然是我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我觉得人活99已然不易,我喜欢说人话,实事求是的人话。当然,当锋霜老师90岁生日的时候,如果我还苟且活着,我会再写一篇都活109的文章,还有个前提,当那个“人类永生”命题实现,我也是要重写的!


      锋霜老师姓高,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作家,笔耕多年,著述颇丰,既有长篇小说出版,也有散文结集成册,他的文章还经常出现在京城各种报刊上,如果哪天您在《北京晚报》上看到有锋霜老师的署名文章,一定要记住他是我的文学老师啊。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