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振宁先生
岳南
今天下午,我作为香港岭南大学访问学者,陪同校长秦泗钊院士前往港岛中央图书馆参加“莫言王振摄影书法展”,路上听到了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先是一惊,接着是一阵悲伤。沉默了一会儿,秦校长说:“杨先生的去世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随着李政道、杨振宁先生这些老一辈顶尖科学家相继离去,一个时代结束了。”又说:“这一代学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领域所作出的开拓性、开创性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也不会被磨灭的,必将载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秦泗钊校长是山东日照人,1979年由日照丝山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美任教三十余年,现为香港岭南大学教授、校长。秦校长说,因为专业的关系,四十余年来经常向杨振宁先生请教,而杨振予先生也是像亲学生一样关照爱护他,使他在学术道路上少走了不少湾路,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于杨先生的去世,他去了痛惜、哀悼,也只有通过做出更大的成就以报答先生的知遇之思和当年的期望。
秦泗钊与杨振宁先生合影
到了中央图书馆见到我的军艺读书时候的老学长莫言,振不住说了一句“杨振宁先生去逝了。”莫言满脸悲戚,说:“我知道了。”因为现场人多,他没有再说下去。继之与秦校长等众多嘉宾合影留念。
莫言与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院士合影
2014年5月,我的《南渡北归》出版之后,杨振宁先生看到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就把我找去,当时有资深的出版家钟秀斌先生陪同,我们两个一块儿就来到了清华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先生的办公室。我向杨先生请教了一些西南联大的情况。他对这我书中的内容还是比较了解的。开始的时候,杨先生说,云南呀,你这个书我都读完了,感觉到还是不错,你是学考古的?我说不是,我是学文学创作的。他说哎呀,你里头写的考古人物还是比较多的,写的也细。我说我原来写过一些考古类的书,对这个物理化学数理大师不太熟,写的相对粗一些。杨振宁先生就跟我说了当时在西南联大的情况,特别是数理化方面的教授和学生的情况。 杨先生把知道的一些细节也告诉了我,使我受益匪浅。后来我按杨先生的指导又查了一些资料,把这部又重新停订了,使其尽可能地全面、完整、真实,这是杨先生对我的厚爱,也是对年轻作家的支持与期望。
杨振宁先生办公室挂的莫言给他的字匾
返回的路上,我的心情依然有些悲伤,不禁想起杨先生与我的一次交谈。
现在杨先生已经去世了,想起他当年对我的谆谆教诲和点点滴滴,悲伤又难忘,一个巨人倒下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走了,是令人悲伤的。老一辈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一个一个的相继离我们远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到来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继承前辈学人的优秀遗产,更好地推进当代科学的进步,当是我们的新使命。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