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华夏网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68086
    广告

    走近高占祥(三)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走近高占祥(三)郑建山五高占祥的摄影溢满了灵动的美。您看哪《百花齐放》的近百株不同的鲜花吧,是不是笑吟吟地向您招手吟唱呢?……您是不是看到一个充满浪漫诗意和禅意的世界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花的世界,是不是给您静谧之美禅意之美呢?看到这百花齐放的美景,您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您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美

    走近高占祥(三)

    郑建山


    高占祥的摄影溢满了灵动的美。您看《百花齐放》的近百株不同的鲜花吧,是不是笑吟吟地向您招手吟唱呢?……您是不是看到一个充满浪漫诗意和禅意的世界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花的世界,是不是给您静谧之美禅意之美呢?看到这百花齐放的美景,您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您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美好呢?



    他奔赴祖国大地,拍花、拍果、拍沙漠,拍高山、拍瀑布,拍胡杨、拍大江大河,拍美丽的大自然……为了追求美,他简直到了忘我的境地。为了拍那“昙花一现”呢,他会半夜爬楼敲人家的门。秉烛拍那硕大美丽的昙花。“玉钗翠带透银光,静夜仙姝舞素裳。风前缓缓舒娇媚,月下悠悠吐暗香。急流勇退亦果断,见好就收更久长。秉烛看花莫怠慢,琼姿一现永留芳”。哈哈,好一个“急流勇退亦果断,见好就收更久长”。这不就是您的自我写照吗?说到拍摄荷花呢,那就更有意思了。其实,在前文我就说过,人家拍荷花,都是拍“一朝一夕”“一花一叶”;他拍荷花呢,非得拍荷花的全部过程。不但要拍“浴水轻盈独灿烂,出泥不染自优柔”的鲜蕊,还要拍“身化春泥肥玉藕,来年再度傲方洲”的残荷。用“荷花世界”代替“一花一叶”,并融合摄影与诗歌,开创了图文互诠释的新形式。像这样的探索,您说,有哪个摄影家能做得到呢?



    《荷心》通过荷花果实的孕育、成熟、撒播、凋零,艺术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清雅,以及果实丰硕造福于民;《荷曲》将荷花凋败后的茎叶表现得超凡脱俗,趣味横生;《荷魂》将残荷赋予不屈、火热、友爱、向上的抽象含意,看似冬残,却给人新生的力量。为了捕捉荷花在极寒中的生命力……“荷魂在低温里醒着”。他竟然在北京零下十几度的凌晨潜入荷塘。裹着军大衣趴在结冰的湖面上拍摄,镜头因哈气结霜,手指冻得僵硬,身体簌簌发抖,等啊等了几个小时。您甭说,还真拍摄到了“荷魂在低温里醒着”。


    最惊险的一幕要属高占祥在圆明园拍残荷了。那是什么样的天气啊!真冷啊,太阳落的时间特别快,为抢时间找角度,我在冰面上跑。只听咔嚓一声冰面裂了,我掉进了冰窟窿里,好在没没顶,我一直在冰里往前趟,直到太阳落了,才爬到一棵大树底下,那里的冰层较厚,我才上了岸。回家后,我没敢打扰家人就立刻进了浴室,老伴问:“今天怎么这么勤快呀,进门就洗澡?”我没敢说原因。但老伴一眼看到了鞋上沾满了水和泥,我就只好“招供”了。这以后,我的关节一疼,老伴就说,准是你那次掉进冰窟窿里冻的。 还有一次拍片,我边找角度边往后退,一下掉到了桥底下,整个腿都摔紫了。


    像这样的事多去了。您还记得北京那次台风吧?人们惊慌,纷纷逃匿,高老大喜,这不是老天赐给我的好时机吗?他拎起设备就往外跑,他要拍风雨中的荷花。一道道闪电,一声声霹雷,霹雷和闪电交织,在他的头上盘旋撞击,轰隆隆,惊天动地。那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朋友急了,就这天你怎么能出去?这得多危险?哎呀,哪儿找这样的好天气?他不顾劝阻冲到荷塘边。只听咔嚓轰隆一声,大树倒了,好悬呐,大树就砸在他的身边。人们惊魂未定,他却兴奋的高喊:“看啊!荷花在狂舞,这是大自然的泼墨画。”


    这是多么美的时刻啊!雨打荷叶的声音,那是多么美妙的音乐;荷花在雨中摇曳,多么像雨中的舞蹈,这才是真正的“风雨君子”。他激动拍出了名作《雨荷》,画面中雨丝与荷瓣交织。



    为了捕捉荷花最完美的瞬间,他常常凌晨三四点就蹲守在荷塘边。有一次,高占祥为了拍一朵荷花的绽放,连续十天清晨在同一地点等待,最终拍摄到了花瓣初展时露珠滚落的绝美画面。朋友调侃“你真行啊,等一朵花比等人还耐心”。高占祥笑到:“这哪是拍花?,是拍心呐。花不开,是咱儿心未到,心到了,花自然就开了”。


    他经常随身携带镊子、棉签和小喷壶,见荷叶有灰尘便轻轻擦拭,遇到垂倒的花梗就用木棍支撑,他是荷花的保护神。至于“碰瓷”荷花,就更有意思了。一次,他在农家菜地里发现了荷花,为拍低角度镜头,他竟然不顾形象爬在地上,压坏一片农民的菜地,农民大怒,你在干什么?看,把我的菜糟蹋的,不行,你得赔我!高占祥笑了。行行行,多少钱,我都赔你,得了,您也别生气了,给我当模特吧。高占祥把人、菜园、荷花三位一体,拍成了田园交响曲。


    有这么一天,高占祥正在散步,看见环卫工人在清理枯荷,他大喊停停停,工人们不知道怎么回事。高占祥猛地跳进淤泥里,从里面抢救出几支残茎。一溜烟似地跑到家里,通过逆光拍摄,腐朽的枝干竟呈现青铜般的质感,被他称为“废墟里的史诗”。这就是他的代表作《残荷如铁》。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总拍残荷呢,他有美感吗?高占祥指着枯败的莲蓬说:“你看,残荷像不像一幅书法作品,衰败里藏着的轮回”。这种理念也体现他的作品《残荷听雨》中。

    高占祥对荷花到了痴迷的程度:“荷花即我,我即荷花”。每拍一朵荷花,都会在日记本上为它题诗。有一次,为等一朵将开的荷苞,他在湖边守到深夜,拍成后,他打开手电筒写诗:“夜露凝香待月明,孤灯照影两痴人”。


    他卧室床头永远放一台相机,半夜灵感一来就冲向荷塘,有一次迷糊竟然把三脚架当成衣架,衬衫整整挂了一夜。有次宴席,他见厨师雕的萝卜荷花,立刻丢下筷子拍摄,后来发展出“以食喻荷”系列,将豆腐雕荷、糖艺莲蓬拍成水墨风格。他擅书法,是个书法大家,但却不满足,常用自己的荷花作品“换”名家的墨宝。黄永玉见他的摄影作品惊叹,挥毫赠字:“镜中禅意,世上荷痴”。


    高占祥将荷花的各式姿态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展现了不同季节、不同形态的荷花之美,并以荷花寓意人生,倡导“人生如荷”精神。他展出的千百幅荷花摄影作品,每一幅都配有一首对应的七言绝句,他将荷花摄影与咏荷诗歌相结合,富有灵气的摄影配上别有神韵的诗句,诗与影完美交融,将荷花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致。


    高占祥说:“我拍荷三十载,不是我塑造了荷,是荷救赎了我。”在他的眼中,荷花是君子,是挚友,更是映照人生的镜子。关于高占祥与荷花一系列的的友情,我在《咏荷五百首》中已有详细论述,不再赘述。



    对于菊花呢,高老更是格外的怜爱崇敬。他欣赏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的品格。这不就是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吗?他将对菊花的观察,感悟融入镜头,创作大量展现菊花风姿、品格、意境的摄影作品。欣赏他的作品,你会不由的赞叹,啊,这是多么美的境界啊!他的《菊花》系列将菊与自我情感融合在一起,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吗?这里渗透高老多少心血和汗水?



    他的镜头下的菊花,难道仅仅是一朵花吗?,那是一种文化符号啊!这符号传递着君子之风。不就是淡泊明志的东方哲学吗?作品充满生命的活力,菊花在画面中“起舞”“低语”。


    为了捕捉霜染菊花的晶莹之态,他常在天未亮时扛着设备潜入植物园。一次因到的太早被管理员发现,这哪来的偷花贼啊!管理员打着手电大叫,谁?出来!啊,高部长?原来高占祥正蹲在草丛里调镜头呢。高占祥笑言:“怎么啦,你以为我在偷花吗?拍花要趁早,我是偷得寒霜三分俏!”


    在拍摄一朵金丝菊特写时,一只蜜蜂反复闯入镜头。有点儿意思!他非但不驱赶,反而静候蜜蜂与菊花同框的瞬间。在等待中不慎被蛰,他却举着手兴奋道:“这一针值了,蜜蜂才是真懂花的朋友!”最终拍摄出《金菊酿蜜》系列,画面里蜜蜂与花宛如共舞。


    还记得那一年深秋吧,高占祥正在公园拍摄一株珍惜的白菊。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哎呀,不好,雨水打湿花瓣?这不影响光影效果吗?他竟然亲自为菊花撑伞近两个小时,路过的人见状笑称:“这不是疯魔吗?难道花比人还金贵?”高占祥笑了,嗨,您知道什么,花有灵性,你保护它一时,它报你千娇百艳。难道它不金贵吗?


    更有意思还在后面。有一次,友人设家宴赏菊,餐桌上摆满了名品秋菊。高占祥入席后被花吸引,不顾菜肴上桌,举着相机钻到桌底仰拍花枝。您想想,堂堂的文化部长,这是什么形象。众人调侃“部长真行啊,怎么?您要改行当桌下摄影师吗?”他探出头答:“这个角度,菊花才是宴席主角!”


    为了记录霜冻中菊花的坚韧,他在寒冬清晨闯入郊区菊田。手指冻得无法按快门,便用围巾裹住相机。靠哈气暖手断续拍摄。归途发烧仍念念不忘“菊能傲霜,人岂畏寒?”这批“冰菊”作品后来成为其坚韧主题的代表作品。


    这是高占祥的菊花摄影吗?您看那构图、光影和色彩……这分明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曲……花瓣的纹理,露珠的晶莹;使画面呈现出灵动飘逸或庄重的美,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营造朦胧东方韵味。利用逆光和侧光,使菊花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他大胆运用相机的多次曝光功能,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拍摄叠加,精心的构图设计和曝光控制,制造出如梦似幻,虚实相生,意蕴丰厚的独特的画面效果。


    他的菊花摄影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运用多次曝光拍摄的《金菊》系列。这些作品金碧辉煌,光影交错,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完整体现了他对技法的娴熟运用和对菊花精神的升华表达。他出版了多部摄像集,其中菊花题材占据重要地位,如《人生缩影》《高占祥摄影艺术》等。



    什么部长?什么地位身份?在他眼中,什么都是浮云!只有美才能愉悦人们的心灵;只有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让美的瞬间成为永恒。这是他的切身体会啊!不是吗?



    他对牡丹有着强烈的兴趣,1995年4月,北京植物牡丹园。正值牡丹花盛开季节。高占祥和众多摄影爱好者带着相机前往植物园拍摄牡丹。谁想天公不作美,北京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倒春寒,气温骤降,竟然在牡丹盛开季节,下起了鹅毛大雪。众人纷纷逃避。高占祥却异常兴奋。诶啊,这不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吗?盛开的牡丹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这雪压牡丹奇特的景观,您上哪找去?他顶着寒风大雪,专注地投入到拍摄中。他在风雪中仔细观察,终于捕捉到了白雪覆盖花瓣,冰雪悬挂的花蕊、牡丹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独特瞬间。他兴奋了,这还是那些柔美艳丽的牡丹吗?怎么展现出一种傲雪凌霜、刚柔并济的特别风骨和生命力呢?他迅速捕捉到这个画面。他感叹道:“雪压牡丹更精神!”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雪,不是赋予牡丹一种平时难以见到的抗争精神和壮美意境吗?这不就是高占祥的积极乐观,勇于在困境中寻找美和创造人生价值的态度吗?这不也为牡丹文化增添了新的解读维度、新的色彩。不是吗?


    他拍摄大山。您看这山岳摄影,不就是他的人生吗?厚重坚韧,又充满了诗意与温度。他认为:“山是一部无字的书,他用沉默讲述着天地的壮阔。”他尤其喜欢拍摄雪峰,险崖云海等壮丽景象。大山蕴含着刚健、厚重永恒。这里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知己。


    长白山的日出美丽吧,一定要留住它。为拍长白山天池日出,他曾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凌晨3点出发,趴雪地等待数小时,手脚冻僵仍坚持创作。


    一次爬山摔跤,同行紧张,他却幽默道:“别担心,是山在拥抱我,它接着了我!”“拍山不是拍他的形,而是拍它的魂。镜头后面的大脑和心,不是比镜头本身更重要吗?”


    诗书影结合,为大山“题魂”。一幅雪山作品上题“千峰凛冽骨,万骨寂寞心”;


    云雾缭绕的山景,这不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吗?这种“以文点影”的方式,让他的山岳摄影超越风景,不就是成为他最好的文化表达吗?


    他常独自面对大山静坐,笑称是在“听山讲课”。拍山如修行。他常说登山的艰辛人生,而摄影是“苦中作乐”。他的山岳摄影作品如《长白魂》《昆仑雪霏》等与黑白为主调,强调山的肌理与气势,追求“大简至美”的境界。他认为“拍山是为山河立传,为天地写心”。这不就是他的文化感觉吗?


    他多次深入大漠腹地,用深邃的艺术视角,拍摄了许多表现胡杨题材优秀作品。2019年,时年83岁高占祥为了捕捉胡杨的晨光景象,凌晨四点冒着严寒进入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漠,他裹着军大衣在零下10度的沙丘守候3小时,只为拍摄日出瞬间胡杨林的金色辉光。工作人员多次劝他休息,他却笑称:“胡杨等了我一千年,我等它三个小时算什么?”这种以苦为乐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谁能比得了呢?


    这样事发生多少呢,谁也说不清。一次拍摄中突遇沙尘暴,能见度骤降不足5米。团队紧急撤离时,高占祥却突然要求停车——他在狂风中瞥见一株枯死的胡杨在飞沙中若隐若现,宛如舞蹈的幽灵。哎呀,好机会,他顶着飞沙匍匐拍摄,最终拍摄出代表作品之一《风骨》,那的粗粝质感正是源于这次冒险。


    在巴丹吉林沙漠,他为了寻找独特的角度,他钻进一棵中空的巨型胡杨树内拍摄。不料树洞竟是野蜂巢穴,他被蛰了满脸包仍然完成构图。后来这幅从树心仰拍天空的作品《苍穹之眼》,因极具冲击力的视角被多家美术馆收藏。



    某次在戈壁滩上突遇大风,三脚架被吹倒摔坏。眼看夕阳将至。他灵机一动,将拐杖插进沙地,用绳子把相机绑在杖头,趴在地上手动调焦,拍下《暮色熔金》。这张意外之作因低视角带来的震撼感,成了他最受欢迎的胡杨题材明信片。


    高占祥常对胡杨树自言自语。一次拍摄时他突然对着一棵造型奇特的枯树惊呼:“看,他在仰头大笑!”随行人员仔细端详才发现,树干裂痕恰似裂开的嘴。后来他在此树旁守候七天,终于拍到闪电劈裂夜空的画面。命名为《笑傲苍穹》。


    更可笑的是,高占祥为拍摄胡杨倒影,曾整个人趴进盐碱水洼,弄得浑身泥浆。路过的骆驼队吓坏了,怎么突然间水坑里冒出个泥人呢?惊得集体后退。而他拍到的胡杨幻影作品《重生》被法国《地理》杂志选为封面。


    每次离开沙漠,他都会装一瓶沙带走。有次在摄影展上,他将瓶沙赠与观众时说:“胡杨的根握紧这些沙千年,沙里藏着时间的密码”后来成为他展览的固定环节——观众可带走一小瓶“胡杨守护后的沙”。


    您说,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不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与痴狂呢?高占祥说:“拍胡杨不是用镜头,是用命在贴紧大地呼吸。”


    高占祥胡杨摄影的作品不仅展现胡杨的形态之美,更是通过光影、构图传递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他利用大漠、夕阳风雪等背景,突出胡杨的孤傲与顽强,画面充满了戏剧性与感染力。胡杨在中华文化常被赋予“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寓意,高占祥的作品不就是深化了这一象征意义吗?


    高占祥的人物摄影更是精彩,他给冰心老人拍摄。冰心是高占祥非常敬仰的文学大师。他非常渴望为老人拍摄,但冰心老人晚年对拍照非常谨慎,不太轻易答应。


    您想,高占祥怎么会放弃呢,他利用拜访冰心的机会,不动声色地观察,寻找合适的瞬间。有一次,他发现冰心老人坐在书桌前,神情安详,眼神深邃,窗外的光线柔和地洒在她的身上。他迅速而安静地举起相机,捕捉到了这个自然、宁静又充满智慧的瞬间。


    这个照片后来成为冰心晚年的经典影像之一。冰心看到照片非常喜欢,幽默地称高占祥为“名捕”——称赞他善于捕捉人物最自然,最传神的瞬间。


    1993年,巴金先生90华诞前夕,高占祥前往上海华东医院探望病中的巴老。巴金当时的身体非常虚弱,手抖的厉害,握笔困难,言语表达也不清晰。


    高占祥在病榻前问候巴老,巴金努力地表达着对文艺事业和青年作家的关心。高占祥深受感动,他举起相机,纪录巴金在病榻上依然坚韧,充满关怀的眼神和神情。


    这张照片极具传神地展现一代文学巨匠内心的力量和对文学的赤诚。它又没有回避病痛却超越了病痛。成为展现巴金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像。


    高占祥为诗人臧克家拍照的故事也很有趣。他深知给名人拍照,刻意的摆拍往往效果不佳。有一次,去臧克家家中拜访,在轻松交谈之后,高占祥注意到臧老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神情安详而深沉,沉浸在思绪之中。


    高占祥没有打扰老人,而是悄悄地调整好相机角度和光线,在不惊扰对方的情况下,按下了快门。这张看似“偷拍”的照片,却极其自然地捕捉到了诗人特有的内在气质和思考状态,成为臧克家晚年非常生动的一幅肖像。


    高占祥也为晚年坐在轮椅上的大诗人艾青拍摄过照片。他并没有刻意“美化”或回避艾青的病弱状态,而是通过镜头,捕捉艾青在轮椅上与人交谈的神情、眼神,特别是他脸上偶尔绽放的、充满感染力的笑容。这些照片展现了艾青即使在身体受限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的乐观、豁达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人情味和真实感。


    高占祥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有一次参加一个文艺界的一次会议活动。他看到老领导周巍歭坐在那里,神态非常好,光线也合适。他全然忘记了自己部长的身份,职业病(摄影爱好)发作,立刻举起相机,为周老拍了一张照片。拍完后,他像普通摄影师对顾客那样,自然地走过去,带点“讨好”的笑容问周老:“周老,您看,满意吗?”周巍歭被他的认真劲儿逗乐了,幽默地回应道:“高部长拍的,能不满意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高占祥非常仰慕国学大师季羡林,一次,他到季老家拜访,看到季老坐在书桌前,窗外的光线打在老人专注的脸上,画面感极强。他立刻想拍照,但季老当时可能正专注于思考和写作,摆手婉拒了。高占祥没有放弃,而是像朋友一样软磨硬泡,诚恳地表达自己多么想记录下这一刻。最终,季老被他执着又真诚的态度打动,不仅同意拍摄,还特意整理衣着,配合他完成了拍摄。这张照片后来成为季羡林先生晚年非常经典、传神的肖像之一。这个故事体现了他为了捕捉理想瞬间所展现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对拍摄对象的真诚尊重。

    这些趣闻轶事,让我们看到高占祥先生严肃的政治身份之外,一个充满生活情趣、艺术激情、人情温度,甚至带点儿“可爱”执拗的艺术家形象。他的摄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拥抱生活,表达情感、;连接世界一个独特方式。


    高占祥拍摄趣闻的精髓在于:他像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瞬间捕手”,用镜头深情而真诚地记录下那些文化巨匠们最本真最动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瞬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这些照片的价值不仅在其艺术性,更在于它们承载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力量。


    高占祥的梦幻摄影和梦有着直接的联系。他说,年轻的时候,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在夜晚熟睡的时候梦见自己置身于各种美景之中,不停地按动相机的快门。醒来时却发现是南柯一梦, 不禁怅然若失……梦境常常是五颜六色,那种浓烈的色彩,在现实中很少见到。”走进艺术梦境之后,艺术感觉在无拘无束的广阔空间里纵横驰骋,他再也没有“怅然若失”的失落感了,摄影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有些破碎的、残损的、衰败的、废弃的物体,一般的看,看不到它们的审美价值。进入梦幻层面,它们会“脱胎换骨”、“死而复生”。高老的《生机》,取材于风侵、雨蚀、虫咬、日晒中葵花的叶子,黑色的背景里,那叶脉的线条、那叶片的卷曲、那种因枯干挤压的异变的形态等,构成了特殊的抽象效果,使之产生了“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令人感到一种震撼。”(索久林)


    关于高老的梦幻摄影,我在前面有所涉及,但我不懂摄影艺术,,谈不出所以然,只觉得它的神秘,它的朦胧的美,变形美,结构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近,我读了摄影大师、理论家索久林先生的评论文章,对高老的梦幻摄影给予高度评价,读者可以找找这篇文章,在此不再赘述。高占祥还出版《花卉摄影100法》著作,这部著作是开创性的 。 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花卉摄影的技法,被誉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标志着中国花卉摄影艺术进入新高度。书中提出的“光影100法”为摄影师提供了系统的创作思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少年来,高占祥不畏艰辛,顽强拼搏,以文人特有的坚韧及完美的人格,在摄影艺术中不断探索,终究成为一代摄影大师。




    高占祥的书法清健雅逸,书卷气浓郁,苍劲有力、结体灵动、章法得当,充满了迷人的魅力;那雄浑的气魄与浓厚的文化气息,高雅、自然、遒劲的笔法,是不是给您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呢?那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与力度感,您是否感受到笔尖跳动的声音和纸上的纹理变化?这种笔触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您能不被他的艺术所折服,所感染呢?您在欣赏的过程中,是不是使您进入了美的意境中呢? 您看的他书法作品,是不是既能看到他对传统的文化传承,又能感受到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呢,展现出“字如其人”的深刻内涵呢?


    其实,高占祥成为书法大家纯属偶然。给您讲个故事吧;那是高占祥当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少年宫,孩子们都在学写字,当时有老师说请高书记给我们讲讲吧。高占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结束时高占祥说,小朋友,最后送给你们一首诗好不好?好!“墨染三池水,笔下能生花;一勤抵万难,苦练出英华。”这首诗好不好啊?好!那好,我喊一句,大家喊一句。孩子们就跟着高占祥将这首诗一句一句齐声喊下来。这时旁边又有人说话了:“那么让高叔叔把这几句话写下来好不好?”大家说好。书法学习班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我好多年都没用过宣纸写字了,以前写字我都是在光纸上写,现在怎么办?要是我不写吧,我又刚说完让人家笔下能生花,我只好给写。那时我急得脑袋直冒汗。书法老师说,墨汁需要兑点水,我也不懂,结果兑水兑多了,这一笔下去,洇了一片,当时我脑袋轰的一下。书法老师说不要紧,咱们还有纸,再换一张。换一张再写,又洇,当时真是无地自容。你还说让孩子们笔下生花,你笔下生的什么花?你笔下生的是黑疙瘩。好在那时我的智慧还行,我说小同学们,我还有其他活动,先走了,我写好了给你们送来好不好?孩子们好说话,齐声喊好,我这才脱了身。回家后我买来笔墨纸砚,连着写了两个晚上,可根底不行,多用心也不行,这四句诗,写了好多张也没有太满意的,但为了实现诺言,只好矬子里拔一个将军,送给了少年宫。  

     


    这件事给高占祥很大刺激,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学呗!从那次起,高占祥下决心苦练书法,他拜了郭金铭、黄琦老师为师。2018年,高占祥已经83岁了,拜师书法大家沈鹏为师,成就了名师高徒的佳话,诠释终身学习的精神。在学写“道德”二字时,他将历朝历代真草隶篆的“道德”二字,写了600遍并将其裱成书法条幅。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 练习:深夜临帖,车上腿上摹写甚至趁外宾等候时间溜去书房挥毫。为精进技艺,他随身携带字帖,在乘车、会议间隙以腿为案反复揣摩《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经典。工作再忙,午夜12时以后,读帖临池,是他的定量作业。他情于翰墨,书法从柳体入手,对历代书法家多有涉猎,《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更是研习不辍。抽空就练,甚至坐在汽车上也拿着字帖边看边在腿上写,用心揣摩,领悟其道。一次去坦桑尼亚,那天坦桑尼亚总统要接见我们,结果一打开衣箱,发现墨汁没放好,把衣服都染了,旁边立刻就有人说:“高部长你真行,你不但能墨染三池水,你还能墨染一箱衣呢。”我只好向他们借了一身衣服……即使晚年住院期间,病房阳台,病榻旁常备笔墨。即使经历了大手术,仍坚持每日习字,将病房变成了创作天地。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他曾经写了一幅“书法是我终身的伴侣”。“我虽然是个业余文艺爱好者,但这是我的追求,我是痴迷的,我对自己要求是严格的。超越自己,进而追求创新和经典,这是我的奋斗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终于修成了正果。他的书法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宗,兼习颜真卿、米蒂等大家,真草隶篆,样样精通,尤其擅长行草书。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感悟,风度飘逸而不失法度,字形舒展灵动,富有节奏感。线条如舞姿般流畅婉转,提按顿挫间蕴含顿挫美感;章法布局错落有致,似舞台调度般疏密有致气韵贯通。“抟乾坤之阴阳,描天地之虚实,飘逸而又刚健,韵高而又意远。真草隶篆,若坐、若行、若飞、若游。笔逸韵雅,用透人工之力;千姿百态,参尽造化之功。”这是人们对他评价。他的《鹰击长空》狂草挥洒,字形如雄鹰展翅。墨色由浓及淡,飞白处显苍劲之力,象征搏击长空的昂扬精神。他的《心源》系列行书小品,笔意简淡从容,以禅意文字表达对艺术本真的追求,体现了“心外无物”的哲思。


    他自撰诗词书法,如《咏竹》《荷花颂》等,将诗境转化为笔墨语言,竹之挺拔,荷之清雅通过疏密结构与枯湿线条得以具象化,形成诗书画一体的人文意境。其作品超越技术层面,融合文学、哲学与人生体悟,彰显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文人书法”传统一脉相承。书法业与诗歌、摄影、舞蹈理论相互滋养,形成独特的综合艺术观,为当代艺术跨界实践提供了范例。书法大家沈鹏说:“占祥的书法有豪气,亦见文心,非仅笔墨功夫,实乃生命情怀之流淌。”书画家范增评论说:“其书如舞,翩若惊鸿,兼得刚健婀娜之美”

    高占祥的作品自成风格。他还出版了字帖《高占祥书法集》。1994年,他的100幅作品在香港展出,最高达31万港币一幅,所得之款,全部献给香港博爱医院,用于资助建敬老院。他的书法作品受到普遍关注,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机构也收藏他的作品,至今已被20多个国家收藏。1995年,《高占祥书法集》被美国总统图书馆收藏。老布什、卡特来信感谢。并作为国礼赠与国际政要,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符合之一。


    高占祥的书法始于窘迫,成于苦斗,升华于谦学。他以“童工部长”之身印证了自创格言“学习是生命的奠基石,奋斗是生命的救生圈”。这些趣闻,不仅展现其艺术执着,更折射出中国文人“学问即财富”的永恒价值。


    高占祥的绘画大放异彩。他自幼喜爱绘画,年轻时在北京人民印刷厂当制版工期间,工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绘画创作,积累了84大本风格各异的速写作品,可惜,在特殊时期,大部分被毁。


    在绘画道路上,高占祥是靠自己的摸索,直到遇见国画家宋雨桂,那一年高占祥已经62岁了。“我1997年拜国画家宋雨桂为师,我说我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了,就是来凑凑热闹,学不出什么名堂来了。”但宋雨桂却很看好这位老学生。他说高占祥有文学底蕴、生活底蕴,还有书法的底子和摄影的爱好,这些因素对绘画而言,都非常关键。拜师学艺后,高占祥画了大量的国画作品,他创作的国画透着清纯、宁静、高雅。据宋雨桂先生讲,高占祥曾做过头部小手术,鲜血渗透在画布上,依旧笔不离手,画至深夜三时。宋雨桂在被学生深深感动的同时,也对学生做出了高度评价:“悟性极高,谦和博采,不耻下问,海纳百川,大仁大智。”


    高占祥的作品画种多样、画风灵动,甚至尺幅比例都是多样的。他的作品少有具体画名,但每一幅画他都能回忆起创作时的心境;在构图上,他大胆创新,常常打破传统的布局方式,以一种新颖的视角来展现画面。有时,他会在画面中留出大片的空白,这看似简单的留白,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深意,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用墨方面,高占祥可谓是得心应手。他善于运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浓墨处,如苍松翠柏,沉稳而有力;淡墨时,似薄雾轻烟,缥缈而空灵。通过巧妙的墨法运用,他赋予了画面以生命的律动,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美。 而线条,则是高占祥水墨作品的另一大亮点。他的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流畅,无论是勾勒山石的轮廓,还是描绘花草的茎叶,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形态。这些线条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在宣纸上跳跃、舞动,串联起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占祥多年来醉心于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十分广泛,但不论任何题材的作品,给人的强烈印象总是清纯、宁静、温文、高雅,充溢着传统国画的神韵和气息。 


    至于画岩彩画呢?高占祥说,“我就是为了争口气。”本来,岩彩画来源自中国敦煌壁画,但近几百年来,不知为什么,岩彩画莫名其妙在中国被边缘化。而从中国偷艺的日本画者却发扬光大。他们不断强化岩彩画的表现力,其材料、画法都较中国的本土岩彩画更加丰富。这是怎么啦?难道我们还比不过日本人吗?高占祥痛心疾首:“日本在基础课教岩彩,我们是老祖宗”不仅如此,高占祥还敏锐观察到,当时国内的岩彩画一般灰调子多,唯有改变,才能进步。“岩彩画厚实、古朴、立体感强,保存时间长,有发展空间。”2006年,71岁的高占祥成立了“岩彩艺术中心”,以 行动复兴传统,高占祥的岩彩画,书中的作品大都是用矿物原料和麻纸创作,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具象与抽象结合,超凡脱俗。高占祥说,在他幼年的眼睛里,画是美丽的,他喜爱画;在他童年的眼睛里,画是神秘的,他好奇画;在他成年后的眼睛里,画是梦幻的,他创作画,突破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艳丽配色,加以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胆尝试,以色彩灵动之美,摆脱了自然中的原始物象,升华到以心写形,以意悟像的艺术高度,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所追求的气韵生动、抒情写意相契合。被称用色彩“征服了观众”。


    高占祥对国际抽象画市场中的“胡抹乱涂却拍出天价”的现象非常不满,晚年自创“梦幻画”体系。在其梦幻系列中,他把自己经历的依稀梦境与现实的感悟,融入画作,通过迷离飘渺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而出,画面或纯净、或神秘、或诡异,或充满情感冲突,让人充满了无限想象,被评价为“开启幻想之门”。如《晨之曲》《天梯》等作品,色彩大胆充满了想象力,完美颠覆了老者手笔的刻板印象。


    他以幻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将梦幻和真实进行了奇妙的连接和再现。面对这个梦与幻的世界,似乎使人不知不觉地纵身投入到那巨大的漩涡深处,与万物混杂的尘世结为一体。时而又像是要飘然而出,在万籁俱寂的上空,俯视着整个地球,透过那片喧嚣纷扰的表层,去探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真谛…… 他的梦幻画被评价为“以幻想现实主义连接梦境与真实”,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莫奈” 他用自己行动挑战了国际抽象艺术市场。他感叹,您那“胡涂乱抹”作品能叫艺术吗?对这些东西我们怎么能胡乱吹捧呢?


    高占祥学跳国标舞,源自受到了一个刺激。您想,他一天到晚不是书法、绘画、摄影……就是各种活动,哪有什么时间跳舞呢?可他又莫名其妙地当上国标舞协会的会长。有一次外国友人问我:“中国有没有国标舞学院?”当时中国还真没有。这个外国友人很感慨:“像你们这种情况,中国15年之内很难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高占祥很不服气。是啊,中国是个大国,人才聚集,没有什么搞不出来的。您提倡什么就有什么人才出现,我们国家跳国标舞可能晚一些,但在人数上,却比你们国家总人口还要多,我们有信心赶上去。后来事给高占祥刺激就更大了,又有一次开会,会上有人问高占祥:“你是中国国标舞协会的会长,想必你的国标舞跳得不错吧?”高占祥一愣,我哪会跳舞啊?可我能说我不行吗?我说还可以吧!人家也步步紧逼:“还可以的话,如果世界国标舞大赛在中国举行,由会长来跳开场舞,请各国选手先一睹您的风姿如何?”您想,高占祥是谁呀?哪是中国堂堂的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又是大运河的儿女,他怎么会服输呢?他决定选择“跳一脚” 。这样,一来表示我们国家对此项活动的重视,二来自己对这项活动也有兴趣。


    世界都是统一的,华尔兹每一步都有八个要素,步位、方向、节奏、起伏、转动等等,你走几步人家就知道你吃几碗干饭,而我的步还走不好呢,怎么能在“舞林”高手面前展示呢?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那次会议之后,我在家里练国标舞的分解动作,在楼道里练组合动作。星期六和星期天又到中央歌舞团的排练场上练,一练一身汗,练功服一拧直淌水。脚练裂了,抹上凡士林、贴上创可贴接着练,就是为了争这口气,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政府官员也有艺术色彩。


       1993年6月20日晚8点,世界国标舞大赛在首都体育馆开幕,1.8万座的场馆座无虚席,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主持人倪萍宣布,由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会长高占祥跳开场舞。全场一万八千人,平时我给一两万人做报告不心慌,但那天当主持人宣布跳开场舞的是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时,我真心慌了。音乐一响我上了场,当时四周有呐喊的、有吹口哨的、还有跺脚的,我也蒙了,不知大家是在鼓励我还是在起哄。但在我跳舞的过程中,英国的国标舞十项全能冠军马克思·休顿站起来大声说:“中国的文化部长是舞蹈部长!”表演时我穿的是从中国香港定制的服装,从英国订的鞋,我虽然是业余的,但穿着一定要赶上国际化。几天之后,奖状就送来了,英国皇家舞蹈协会授予我为荣誉会员。 2005年的12月17日,全世界的国标舞高手云集中国昆山,参加世界国标舞大赛,大赛宣布少年组第一名是中国选手,国歌一奏响我特激动,当初人家说我们15年内在国际赛场上拿不到奖,现在没到15年。到中年组时,第一名还是中国人,还是我颁奖,当时我激动得也说不出什么了,就说感谢你为祖国争了光。


    此后的几次全国国标舞大赛,都由他和舞伴跳开场舞。2018年,82岁的高占祥在“爱莲杯”中老年舞蹈汇演启动仪式上,与79岁的舞蹈家陈爱莲即兴共舞,用优雅的舞姿诠释了“年龄只是数字”的活力精神。他的血糖竟莫名其妙的恢复了正常。医生问他是否换了药,他笑称:“这可能是跳舞的功劳!”是不是跳舞的功劳呢?待考。我们是不是从中看到对舞蹈的热爱呢?


    高占祥是跨界艺术家,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学摄影的时候,我把绘画与摄影结合起来,一个是属于色彩学的三原色,一个是光学的三原色,但是在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有许多可以互相借鉴之处。我学跳国标舞前前后后几十年,我感觉民族舞的美是韵律的美,芭蕾舞的美是直角的美,国标舞的美是力度的美,写书法的时候可以把舞蹈的韵律和力度融入书法,学了多种的艺术之后,就可以融会贯通。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