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华夏网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8868086
    广告

    我看王梓夫(1)

    200-01-01

    阅读:0

    评论:0

    举报

    [摘要] 我看王梓夫(1)郑建山一 我早就想写王梓夫了,但迟迟没有下笔,原因呢一是我和梓夫的关系。我和梓夫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丝毫不亚于刘绍棠和浩然,我崇敬他,然而他又是我的朋友,下笔就不能不谨慎了。二是梓夫的艺术丰富多彩,文学体裁多样,我不敢下笔。他写小说,写戏剧,写散文,写报告文学,甚至还写

    我看王梓夫(1)

    郑建山


        我早就想写王梓夫了,但迟迟没有下笔,原因呢一是我和梓夫的关系。我和梓夫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丝毫不亚于刘绍棠和浩然,我崇敬他,然而他又是我的朋友,下笔就不能不谨慎了。二是梓夫的艺术丰富多彩,文学体裁多样,我不敢下笔。他写小说,写戏剧,写散文,写报告文学,甚至还写了不少诗……他的小说写得非常棒的。有人说他是“漕运史公”,原因呢当然是他的小说“漕运三部曲;即《漕运码头》《漕运古镇》《漕运船帮》;这样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那他的《梨花渡》呢?《异母兄弟》呢……说不清。他的剧本也非常好。他供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一级编剧。中国有两个戏剧剧院最有名气。一个是中国实验话剧院(现与青年艺术剧院合并,更名为中国话剧院),是以演外国戏而闻名;一个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了。北京“人艺”的主要风格以“郭、老、曹”及田汉的剧本为主,有大导演焦菊隐、夏淳;有于是之、刁光覃、舒绣文、田冲、朱琳、童超、郑榕、蓝天野、董行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她早已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的观摩课,就是到人艺看戏。能在这样的艺术殿堂当专业编剧,您没有两下子行吗?您说,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物,我又怎么样写好他呢?嗨,没办法,我想写一批我所认识的通州文人,他是绕不过去的。慎了又慎,我只好动笔了。


        我和梓夫相识于1974年,那时,我正在农村务农,喜欢文学,做着作家梦;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呢就拼命写作;我投了不少稿,终究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怎么办呢?就四处求师,我找过张葆森老师,葆森老师在文革前在《北京文艺》上发表过一些作品,有点儿影响;我还找过西集尹家河的郑增顺,郑增顺曾在文化馆的一张油印小报上发表过四句小诗;至于文化馆,我去过几次请教,几位老师倒是挺和气,和我谈了写作技巧,说搞创作得“捻折几根须”,弄得我云山雾罩,不得要领。有一天,我听说通州来了个作家,叫王梓夫,就住在西集的武辛庄。诶呀,我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我迷迷糊糊拿着一篇所谓的小说来到了武辛庄。不错,我还真见到了王梓夫。梓夫那时很是精瘦,中等个子,神采奕奕。他好像正在桌上写东西,他的身旁放着一本书,我记得是《建国以来的短篇小说选》。哎呀,他怎么会有这个东西?梓夫见我进门,先是一怔,随之把我热情迎进了屋。我把我的“小说”递给了他。“王老师,你给我看看,这是我写得小说。”梓夫拿过“小说”仔细地看了看,平静地说:“你还是回去多读点儿书吧”。好家伙,这瓢冷水泼的我,透心凉啊!我如坠深渊;怎么?您这就把我打发了?您倒是讲讲我的小说啊!我很沮丧也很迷茫。回家仔细一琢磨,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说的话难道不对吗?我从16岁中学毕业就开始在家乡务农,您说,农村的什么活儿我没干过呢?通州的河道沟渠有哪个我没挖过啊?我在中学好像只读了半年书就草草毕业了,那半年浑浑噩噩,天天拿着一本《毛主席语录》,您说,我能学到什么呢?读书吧,不读书,还要写书,这不是很荒唐吗?不要相信有生活就能写作,勤奋就可以出作品,这是鬼话。从此,我就拼命的读书。其实,对于我们那个偏僻的小乡村来说,我读的书还是不少的。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就读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及《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还有《八十一梦》《李有才板话》,巴金的《家》,外国小说《红与黑》等,特殊时期我读的书反而少了。我回家后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朝花夕拾》《坟》《中国小说史略》《伪自由书》《热风》《且介亭杂文》等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书籍,好像是1972年人文版的,小薄本,非常好读,便于携带。这些作品使我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时代中国文坛的风风雨雨……此外,我还读了《红楼梦》《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我是在知青那里得到的)有半本《建国以来的短篇小说选》,李学熬的《放歌长城岭》、李瑛的《枣林村集》和《红花满山》。浩然老师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新春曲》等。我曾在一本破旧的诗集读了这么一首诗:“……胸中跃动活得形象,茅石就能变化万千,为使石头都有生命,巧取花纹浮想联翩……”。诗的作者是谁,不知道。但我的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广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嗨,您还甭说,后来,我还真发表了一些作品,并获得一些文学知识。现在看来,这些作品是非常幼稚可笑的,文学知识也非常浅薄。但他确是我上“中戏”的敲门砖。如果没有它们,我是上不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因为上中戏的第一要件,就是你得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过作品。上中戏后我更是如鱼得水,除上课外,我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读古希腊悲剧;读莎士比亚,席勒、易卜生、歌德、布莱希特;读大仲马、小仲马、契科夫、高尔基;读雨果,莫里哀,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读郭沫若、曹禺、田汉、老舍……我浸泡在这书海中遨游,仅仅半年就在一家刊物上发表了剧本。说实话,我是非常感谢梓夫的,是他给我指点迷津,使我“一步登天”,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一个大学生,而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以后的工作和我的爱好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您说,这不是我一辈子最幸福最惬意的事吗?


        我和梓夫第二次见面是1981年9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通县文化局业务科工作。哎呀我刚一报到,就碰到了王梓夫。他笑吟吟的指着一张办公桌说,这张桌子抽屉归你了。原来,梓夫就要调到“北京人艺”工作了。我很遗憾,又很高兴,遗憾的是我不能和他一起工作,高兴的是他去了人艺,那是最高的艺术殿堂,那是多少艺术家向往的地方啊!


        我们聊了起来,我感激他在武辛庄对我的指点,他竟然惊诧地说,有这回事吗?我忘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时梓夫好像在通县宣传部工作。我很诧异,至今不解,一般说来,宣传部的干事下来后,怎么也得弄个一官半职,到公社当副书记或副乡长副镇长什么的,您怎么一个跟头跌到文化局当干事了呢?我更不解的是当时全国普调工资,只有我和王梓夫没有调,我没有调就算了,我是个实习生吗,梓夫可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干部,他的工资好像只有42块5吧,我这个实习生还46块呢,怎么能不给他调呢?是他要调人艺当编剧呢?那更应该给他调了,应该这是基本工资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这些,梓夫好像毫不在乎,非常潇洒,有一首诗,道出他的心境。

    一身闲装略显肥,

    随方就圆笑嘻嘻。

    商潮滚滚偏观海,

    官车辚辚好打的。

    人情冷暖交南北,

    世态炎凉写东西。

    自去自来寻佳境,

    管它恩怨与是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百花齐放,新人辈出,佳作不断。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富有文化传统的通州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就出现一批很有前途作者:张桂英在《北京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被人称为通县的小张洁;孙宝奇呢也写了一些小说,有一篇小说还在《争鸣》上发表;孟宪良的诗歌也在某些刊物上发表;二人整天乐颠颠的像被谁请去喝了喜酒。刘祥、楚学晶也发表了不少作品。梓夫呢,更是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他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昨日西风》《蜜月日记》,成为闻名遐迩的青年作家了。那年头不知怎么的,文学竟然傲立潮头,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各种笔会层出不穷。梓夫必然在被邀之中。这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口出恶语,梓夫胸怀坦荡,说话幽默风趣。听闻此事,微微一笑,说他的诗写得还是很好的;那人写得小说也不错。

        梓夫创作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六十代初,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此小说还被改编成戏剧,演出在当地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来,他在宣传队当创作员,也发表了和演出很多作品;他和楚学晶合作创作的相声《种子迷》由相声大师侯宝林演出;后来参加浩然领衔的三结合创作组,创作了长篇小说《晨光曲》。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发行了60万册。怎么?您在上“人艺”填写文学成就您怎么就忘了呢?您的创作怎么是1978年呢?难道有什么苦衷吗?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吧:梓夫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作家,在那些特殊时期写的作品,梓夫是非常珍惜的,那是他的青春和汗水;然而他又不得不离开它,因为他要搞真正的文学;唉,权当是练笔吧;二就是我们的某局长了。他说《晨光曲》是集体创作的作品,梓夫不能填在表上。说起来我们这位某局长还真有点儿意思,他有个毛病,特别喜欢给人改稿。有一次,宣传队创作员创作一首歌曲:“人民公社永远是春天”。此君大怒,什么?永远是春天?那高粱棒子怎么长?表演唱呢,人家写“春雷一生震天响”,他给改成“春雷一声鼓雷响”。您想,宣传队那帮小子能绕得了他吗?您说什么叫鼓雷响?弄得某局长张口结舌,相当尴尬,这当然是耳食之谈。好吧,咱们还是说说王梓夫吧!

        进入新时期后,梓夫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他对创作进行艰难的探索。结果,就出现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昨夜西风》(花城出版社出版)。浩然老师对梓夫这部作品颇为赞赏,他在《昨日西风序》中赞道:“……在那一个历史阶段里,梓夫和他的伙伴们(指北京郊区县的业余作者)就境遇和条件比较,确实没有太大的不同之处。‘不同’,恰恰是在后来(他的探索)。……他的探索是艰辛的,是困难的。等到《爱情,你在哪里》和《幸福,你在哪里》这一对姊妹篇问世,我们高兴地看到,梓夫的艺术才华得以闪现,创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两篇小说的题材新,人物新,表达的思想观念新,全不落套;连文学语言都较之过去明快、流畅,富有新鲜之感。假如不从‘主题先行’和‘闭门突出’等左倾思潮造成的创作模式中跳出来……那么,梓夫就不可能写出这样真切感人的作品来!”……“他是先觉悟,先起步,先冲闯,先成功的一个佼佼者!他的成功,有着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体味。我想,正在探索入文学之门的青年作者们,读了这本《昨日西风》,也会得到启发……”

        是啊,梓夫的探索是痛苦的。您想想,要挣脱那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创作旧窠 ,是多么的不容易?当时,中国文坛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创作离不开旧俗套;另外就是伤痕文学盛行,一窝蜂地追时髦,有的人说了几句话过头话就成为作家文人。其实,当时所谓时髦文学,不也是主题先行的变种吗?和以前套路有何不同呢?不也是配合当时的形势进行宣传吗?只不过是宣传另一种思想罢了。这样的作品多去了。据说,有一个有名“伤痕文学”作者,竟然跑到某国赌场发牌去了,这不是很讽刺吗?那些吹嘘他的人呢?跑哪去了?如何创作真正的文学,成为大作家,写出大作品,不就是梓夫探索的原因吗?要知道,梓夫虽被称为青年作家,但他已经三十出头了,给他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


        这时,我眼前浮现梓夫的散文集《往事门前》中的一篇《蝉蜕》,《蝉蜕》写他小时候夜晚看“蝉蜕”的那中惊奇,那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攀登,‘大马(蝉的幼虫)’移动着那几只僵硬而纤细的腿脚,一步一顿、颤颤悠悠,那肥硕的身躯随时都有坠落下来的危险。然而,却一步不停有如朝圣者跋涉在那漫长的圣徒上,坚韧执著、义无反顾。……一只‘大马’在树杈上停下来……那肥硕的身躯开始蠕动起来,随着蠕动,那几只坚硬而纤细的脚死死地插进了树干里。不知又过了多久,蠕动变成了抽搐。抽搐中,‘大马’的 后背上绽开了一道裂纹。裂纹越张越大,露出了一个鲜嫩、粉红色的,胎儿般的躯体。这个躯体虽然显得弱小娇嫩,但却充满了活力,它在那层厚厚的硬壳里不停地扭动着、挣扎着……终于,一个赤条条的躯体挣脱出来,湿润润的身子,露珠般眼睛,柔软而透明的翅膀……这个新生的躯体我们不再叫它‘大马’,而是叫它‘知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生命,毫不吝惜离开废弃的躯壳,順着树干向上爬去,很勇猛、很急切,似乎在向着一个新的境界冲刺……”

        我想,这不就是王梓夫艰难探索的写照吗?

        王梓夫成功了,他探索出自己一种新的小说叙事模式。说实话,我是非常佩服梓夫的,探索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一种韧劲;需要抛弃很多东西,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此外,搞文学是需要有点儿天赋的,他要有强大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人可能喜欢文学,写出那么一两篇作品,最后还是不能成为作家或艺术家,有不少人成为“小老苗”;原因恐怕就是如此吧。我想,梓夫是具备这种天赋的,这种天赋被压制了多少年,是大环境给他腾飞的机会;梓夫抓住这个机会;至于具体环境呢就是他去了“文讲所”(后来的鲁迅文学院),是“文讲所”新时期的第一批学员;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他去了“北京人艺”,“人艺”是艺术家的天堂;“人艺”的艺术家们唤醒了他意识和能力;后来他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学府,在这里他大大的开阔了眼界,学到本领,使他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我想,梓夫如果还在文化局那个只有九个人的小圈子里,浑浑噩噩,鸡吵鹅斗,他会有这样的成果吗?

        在后来的创作中,梓夫凭借天赋和勤奋,探索了人性复杂及大环境及具体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创作出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栩栩如生,成为“熟悉的陌生人”。至于有人说他讲的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这当然是对的;但不要忘了,“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永不垂朽。所以,十续《施公案》,反不如一个武松的价值也。(老舍)”他讲的故事,其实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为人物服务的,是情节,不是编个故事“逗你玩”;这点儿非常重要。

        毫无忌讳地说,《昨日西风》和他以后的作品比起来还是比较稚嫩的,有些还比较粗糙,还有旧的痕迹,但它的确是梓夫创作一个转折点。

        王梓夫成功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梓夫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如泉水般的涌出来,淙淙流入运河文化中。这是梓夫的幸运,也是运河文化的幸运。


    人已打赏

        ×

        打赏支持

        打赏金额 ¥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选择支付方式:

        打赏记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