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中华文明远远不止五千年!
我们身为华夏儿女,怎能不了解自家的灿烂历史?为此,我精心梳理了 100 个历史常识,一起来学习吧!
如果您也钟情于历史文化,不妨点赞、转发,顺手点个关注,便于随时查阅。
二、正文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
1、大禹建夏: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国号为夏。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
2、夏启建立世袭制:夏启通过“甘之战”击败反对者伯益,“禅让制”从此被“世袭制”取代。
3、商汤灭夏:夏朝末年,夏桀残暴无道。
商汤顺应民心,起兵伐夏,在“鸣条之战”中大获全胜,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开启新的王朝统治。
4、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记录祭祀、占卜等内容。
5、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周青铜文明代表,司母戊鼎重832公斤,体现高超铸造技术,也是现存最大青铜礼器。
6、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联合庸、蜀等部族,在牧野之战中利用商军奴隶倒戈击败纣王。
战后推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
7、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国,诸侯需纳贡、随征。初期巩固疆域,但是后期导致诸侯割据。
8、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9、成康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西周初期,周成王、康王延续周公政策,推行“明德慎罚”。
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10、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后面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11、两周: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史书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两周。
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其中“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也是春秋五霸之首。
13、三家分晋: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国,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 “三家分晋”。
这一事件标志着春秋时期结束,战国时代来临。
14、百家争鸣: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当时社会动荡,各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见解,相互辩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5、战国七雄:这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16、李悝变法:战国初期,魏国为增强国力,魏文侯任用李悝推行变法。
颁布《法经》确立成文法;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发展,魏国由此成为首个变法强国。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商鞅变法: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开启变法。
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行郡县、严刑律”等一系列发展策略,这就是著名的“商鞅变法”。
18、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增强赵国军事力量,推行胡服、组建骑兵部队,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拓展了大片领土。
19、合纵连横:这是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是各国互为拉拢,互为利用,共同对抗敌国的战略。
其中合纵(苏秦主张六国抗秦),连横(张仪主张秦联合个别国家)。
二、秦汉三国
20、秦灭六国:秦始皇嬴政用十年时间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余年分裂局面。
建立了中国首个中央集权王朝--秦朝。
21、郡县制:这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它将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分封制下的地方割据,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22、秦长城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将燕、赵、秦旧长城连接修缮,共筑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
史称“秦长城”,也称“万里长城”。
23、焚书坑儒:为巩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烧除秦国史书和实用书籍外的所有典籍,次年坑杀四百余名方士儒生。
虽强化集权统治,却造成文化浩劫,间接加速了秦朝灭亡。
24、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率戍卒在蕲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建立"张楚"政权。
起义虽半年失败,但引发全国反秦浪潮,刘邦、项羽趁势崛起。
25、刘邦入关灭秦:刘邦率军西进,采用张良计策智取武关,在蓝田大败秦军。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26、文景之治
这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汉初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之争,民生凋敝,汉文帝、汉景帝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
27、七国之乱: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策》,引发吴楚七国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听信袁盎谗言杀晁错。
名将周亚夫率军三月平乱,诸侯势力大衰。
2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设太学、举孝廉。
儒家思想成官方正统,影响后世两千年。
29、汉武帝颁推恩令: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实行推恩令,建议令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王国越分越小,瓦解诸侯势力。
从而解决诸侯割据问题,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30、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遗志,历时十余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记载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历史,开创“二十四史”体例,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31、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汉元帝以宫女王嫱与之和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成千古佳话,汉匈暂息干戈。
32、王莽篡汉:外戚王莽通过禅让建立新朝,托古改制:恢复井田、五均六筦、频繁改币制。
改革脱离实际引发社会动荡,最终被绿林赤眉起义推翻。
33、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刘秀,击败王莽新朝残余势力,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重用云台二十八将,轻徭薄赋,整顿吏治,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34、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后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收服,重开丝绸之路。
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以班超功绩最为卓著。
35、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连接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商路。
丝绸、瓷器等运往西方,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国,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36、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为原料造纸,使纸张质量提高、成本降低。
推动了文化传播,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7、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此书系统阐述中医理论与治疗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张仲景也被尊称为 “医圣”。
38、佛教传入中国: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时,汉明帝派人迎佛,在洛阳建白马寺,佛教逐渐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9、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挟制皇帝,号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且曹操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同时大力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广纳贤才,比如重用荀攸、郭嘉等谋士。
40、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五万对抗曹操二十余万大军。周瑜用火攻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此战后,孙权稳固江东,刘备取荆州,曹操退守北方,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41、曹丕称帝:曹操去世后,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武帝,定都洛阳。
东汉正式灭亡,三国时代开启。
42、夷陵之战:刘备为报关羽之仇,率大军伐吴,被东吴陆逊火攻连营,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史称“夷陵之战”。
此战削弱蜀汉国力,刘备次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继位。
43、诸葛亮北伐: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数次北伐曹魏。
可惜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44、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是指中国东汉建安时期的文学。
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作品反映汉末社会动乱,风格慷慨悲凉。比如曹操《短歌行》、曹植《洛神赋》等,是建安文学经典之作。
45、竹林七贤: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他们崇尚老庄,不拘礼法,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是魏晋风度的代表。
46、三国归晋:晋武帝司马炎派杜预、王濬水陆并进攻吴。王濬以巨筏冲断东吴江中铁锁,直抵建业。吴主孙皓自缚出降,东吴灭亡。
至此,三国时代终结,重归一统。
三、两晋南北朝
47、西晋建立: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终结三国时代,开启短暂统一。
48、八王之乱:贾后贾南风专政,引发诸王混战,持续16年的权力争夺波及半壁江山,使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期间五胡趁机南下,引发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间接导致了西晋灭亡。
49、东晋建立:司马睿在王导辅佐下于建康称帝。在东晋建立的过程中,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家族贡献最大,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
时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50、《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其书法遒媚劲健,兼具艺术与文学价值,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51、祖逖北伐:祖逖率部曲渡江中流击楫,收复黄河以南失地。
却因朝廷猜忌供给断绝,后面又因东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忧愤而终。
52、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几十万大军南下,意图灭晋。
东晋宰相谢安派侄谢玄率八万“北府兵”迎战,最终击败前秦,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北方再度分裂为后秦、后燕等国,东晋转危为安。
53、北魏统一北方:太武帝拓跋焘即位,这位“马上皇帝”南征北战,先后灭夏、北燕、北凉。
统一北方,终结十六国乱世,与刘宋对峙。
54、刘裕代晋:北府兵出身的刘裕先后灭南燕、后秦,回师建康废晋恭帝,建立刘宋。
刘裕生活上力行节俭,反对奢侈;政治上整顿吏治,抑制门阀势力,重用寒门子弟,史称“寒人掌机要”。
55、南北朝:这不是一个朝代,这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代。
南朝分别有南朝宋(别名“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56、《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农书,总结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涵盖种植、畜牧等多方面,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57、圆周率的计算: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是数学史上重要成就。
58、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并改姓元氏。一系列举措推动北魏各方面大力发展。
59、龙门石窟: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开凿。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 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60、六镇起义:边镇军民因待遇不公,爆发六镇起义,席卷北方。
尔朱荣借镇压起义壮大势力,这场持续七年的动乱加速北魏分裂。
四、隋唐五代十国
61、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通过北周静帝禅让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结束了南北朝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杨坚推行均田制、改革官制,并精简行政机构,为隋朝初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他的统治注重节俭,减轻赋税,史称“开皇之治”。
62、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夫,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通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全长2700公里。
虽便利南北交通,但功不抵罪,史称"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注意:这里大运河指的是"隋唐大运河"。
6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 “初唐四杰”。
他们反对绮靡诗风,拓宽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壮阔胸襟,为唐诗发展注入新活力。
64、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比如房玄龄,魏征等,虚心纳谏,休养生息,平定外乱。
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开创盛世 “贞观之治”。
65、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求娶唐朝公主。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文成公主带去大量工匠、书籍和种子等,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66、武则天称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逐步掌握朝政大权,后废唐睿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67、开元盛世:可谓当之无愧的古代盛世巅峰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初期,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发展经济。
唐朝达到全盛,社会繁荣,人口增长,文化艺术昌盛,史称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68、李杜:一般多指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这也代表了唐诗最高成就。
69、颜筋柳骨: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色,颜体雄浑敦厚,柳体骨力劲健,世称 “颜筋柳骨”,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是楷书典范。
70、唐三彩: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造型丰富,有人物、动物等。
71、《千金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总结历代和当时医学成果,记载药方众多,涵盖内、外、妇、儿等科。
他医德高尚,被尊为 “药王”。
72、安史之乱:唐玄宗后期怠于政事,宠信杨贵妃,任用奸臣杨国忠。
安禄山和史思明趁机发动叛乱,这场叛乱持续八年,使唐朝由盛转衰。
73、黄巢起义:盐商黄巢因科举失利,率农民军转战南北,一度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起义军滥杀贵族,破坏经济,最终被李克用、朱温等镇压。此役加速唐朝瓦解,朱温借此崛起。
74、朱温篡唐:唐末藩镇朱温势力强大,朱温废唐哀帝,自行称帝,改国号为梁,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75、五代十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
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五、宋辽夏金
76、北宋建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将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举措巩固了宋朝统治,却也造成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
77、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推行变法。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
最终变法因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失败了,但影响极为深远。
78、宋词兴起:这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词风细腻委婉;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风雄浑豪迈。
79、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排版印刷,提高印刷效率,降低成本,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80、靖康之耻: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在位时,政治腐败。
金军南下,俘虏徽、钦二帝及大量皇室、官员等北归,北宋灭亡。
81、辽朝:(916-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与北宋、西夏并立。共传九帝,经历二百零九年。
82、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83、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8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他创立军政合一的千户制,组建精锐骑兵,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85、忽必烈建元朝: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大元”,迁都大都(今北京)。
他推行汉化政策,确立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少数民族统一王朝。
8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兼具文学与艺术价值。
六、元明清
87、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他减免税赋、兴修水利,大力恢复农业生产,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国力迅速增长,所以史称“洪武之治”。
88、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着手削藩。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 为名,起兵反抗,史称 “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战争,朱棣获胜,开启“永乐盛世”。
89、《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集古代典籍于大成,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保存大量珍贵文献。
可惜后来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
90、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率巨舰两万余人,最远达非洲,扬大明国威。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91、北京保卫战:土木之变后,瓦剌首领也先,挟持明英宗朱祁镇逼近北京。
于谦等大臣拥立景泰帝朱祁钰,组织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剌军,保卫了京城安全。
9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戚继光组建 “戚家军”,针对倭寇特点训练士兵,发明鸳鸯阵等战术,大胜倭寇。
93、王阳明心学:心学是一门学派。
这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创立的,其核心理论包括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4、张居正改革:万历朱翊钧时期,张居正为挽救明朝统治危机推行改革。
他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等合并征收银两。
这次改革,被称为“为大明续命70年的改革”。
95、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决心收复宝岛,他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经过激烈战斗,击败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
96、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开创“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97、《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敕令编撰,收字 47035 个,是第一部以 “字典” 命名的汉字辞书,规范汉字字形、字音、字义。
98、虎门销烟:道光帝派林则徐赴粤禁烟,查缴鸦片2万余箱,于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99、鸦片战争:英国借机发动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00、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终结两千余年帝制。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