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夏文化的总源头
什么是华夏,古代的华夏族,认为自己民族是人类文明之花。华,古同花,是文明之繁荣。夏,不仅繁荣,而且强大。夏的古体字,字形上看,下面是两足,中间是两手,上面是头颈,是一个象形的人。这是华夏族认为自己已经告别了动物性,进入了文明社会。
而对应的周边民族,则被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四种,统称为四海。海外,为外国;海内,文明人的国家,为中国。现在人讲的外国人,准确的说是海外之人的简称。外国人是潜意识里认为的野蛮人国家。
东夷,背大弓箭,狩猎为生。南蛮,采集为生,虫蛇为生。西戎,甲戈为戎,以战争掠夺为生,喜欢抢夺,是强盗。北狄,犬字旁说明还保持着原始兽性,非常野蛮似野兽。蛮夷戎狄四个字,就把其他民族,文明所处的阶段和民族特性,说清楚了。
华夏人认为,这些文明形态比较落后的民族并非是对文化上的歧视,而是文明形态上的划分。定居的农耕文明民族是文明人,住树林、拿弓箭、打架抢劫、人兽未分的,均属于未步入文明的阶段,现代来看也是,就像某些海外的原始部落。
商朝是华夏和四夷战争大爆发时期,各代商王和蛮夷们,打的天昏地暗。武丁在西方击溃西戎,纣王在东方击溃东夷。连年征战,商朝国力疲惫,被周朝取代。
商朝对西戎和东夷征讨和打击,导致了北方野兽北狄的崛起。北狄和晋齐韩赵魏燕,又暗无天日的打了几百年。秦国向西拓边,又跟西戎打了几百年。
秦始皇一统后,东夷被赶到了大兴安岭树林里,和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地。西戎,也被驱逐西方更远的地方,南蛮未成气候,这时北狄崛起(匈奴),秦汉时期和北狄,打了几百年,终于打服,匈奴归汉称臣。直到南北朝时才算彻底消亡。
另一支崛起的东夷后金,赶跑了流民坐进紫禁城,神州文明第二次陆沉,清朝的统治开始。
这是从西大洋的西戎强盗,喊醒了华夏人,革命党赶走了东夷(清亡)。没多久,另一支弓东夷,日本开始入侵。打败了日本,统一了中国。没多久,西戎强盗美国,开始犯边,就有了抗美援朝。不久,南方南蛮(印度),也来犯边,又打了一仗。北方北狄苏联,在珍宝岛犯边,也打了一仗。
无论是古代、当代的中国,一直都是和四夷轮番在交战,华夏和四夷,几千年就是这么昏天暗地的打下来了。华夏文明,自己身负着伟大的使命,如果人类文明之花凋谢,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变成永无宁日的动物世界。
华夏人认为,和四夷是完全不一样的民族,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是代表着苍龙七宿,最早研究古天文学的民族,代表人类文明的巅峰,我们天文文明成熟标志着是农业文明的崛起(有了天文历法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脱离了与动物的区别),而其他民族还处于原始狩猎、采集或强盗之中。中是对文明中心的象形,华是对文明之花的咏叹和象形,夏是对文明人的象形,龙是对天生万物的象形表达,易是对天文的象形,道是对天地人关系的象形,圣是对掌握天道者,可以主导农耕生产者的象形,王是对圣人治理天下的象形。神州,是对圣王治理下,华夏人所居住的伟大国家的象形。
把华夏人从洪荒中拉出来,走进文明的是伏羲,第一个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掌握农时,驾驭农耕。农耕技术,使华夏人的生产力大幅跃升,当时的制造业、铁器等快速发展,使得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使华夏人率先从游牧文明,进化到农耕文明。华夏人农耕文明,使得有足够的食物,养活更多后代,于是华夏人口大爆炸。华夏人口绝对优势,就是这么来的。
伏羲,到底发现的什么自然规律,使得华夏族,率先进入农耕文明。他发现的自然规律,
是河图模型。这就是易经的根源,道家思想的来源,河图是一个春夏秋冬的四时模型,讲的天地运行规律。把每一季节一分为二,得出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每一卦有三爻,每一爻代表一个节气,就有了24节气。掌握天地运行规律,节气,这对于农耕生产来说,极其重要。阳气指天,阴气指地,在一年中的重要节点上,用术数来标识。永恒的太阳,居于中间,其数为五,在春夏两季,万物负阴而抱阳,主生;在秋冬两季,万物负阳而抱阴,主化。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会因为日地关系阴阳此消彼长的变化,而变化出不同的现象。而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又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如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囊括天
地阴阳消长,而带来的不同变化现象的种类,就要让时空相交,让八卦相交,得出64卦。在洛书模型中,中间的五,也是指永恒的太阳。黑色点,指阴气,白色点指阳气。
阴生阳,阳生阴,互相此消彼长,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洛书可以看做是一个四时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天文模型,也可以看做是地理模型,也可以看做是万物模型。如果不能理解洛书中阴阳的道理,就无法理解道德经,无法理解道家的核心思想。也难以理解,为什么庄子讲,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因为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华夏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做到了然于胸。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的,也能理解,万物即将会怎么没的。也能够根据现在事物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未来的下一个状态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以来,通过认识和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就可以做到趋吉避凶,见机而动,动则必成,成则有功,功成而有大业。
二、大道源流
河图洛书,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这个圣人,就是伏羲。伏羲对河图洛书,进一步具体化,就变成了八卦。根据首卦的卦序不同,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三易的内容和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卦序不同。现在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仅存周易。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
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其他的各家思想,都是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
要理解道家思想就要易经,如果理解不了易经就理解不了道,就很容易失道。失道了,那么就会以天地为准则,人法则天地,便是失道而后德。要理解河图洛书,要理解易经的天地运转模型,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难。无法做到法天则地,那么就会人法人。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人伦之理,失德而后仁。儒家就诞生了。
以人伦之理来治理社会,最好的模型,当然是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大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谁也别伤害谁,人皆尧舜,天下永久太平,这是仁的理想境界。但是,人有上品之人,和下品之人,对于下品之人来说,不伤害别人,他心里痒的难受。为了约束这些下品之人,那么就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当的行为,什么是伤天害理的禽兽行为。这个准则,就是义,失仁而后义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孟子那么激烈的喜欢骂人是禽兽,因为孟子站在了义的边界上,能守住义,那么大家还能有点羞耻的和谐相处下去,如果守不住,就会变成禽兽不如的小人,孟子讲性善,是给人得要点脸这件事找理论基础。
一群由小人组成的世界,跟动物世界似得,不是禽兽是啥。所以从这点看,孟子骂的算是理直气壮。现实很冷酷,孟子作为道德的守城人,他失守了,没有人在乎义。这时候,孟子那套就不行了,荀子应运而出。荀子一看,这社会乱,有些人连什么是人的行为,什么是
不过,荀子也没有守住礼这个城门。
人们不可避免的变的越来越坏了,怎么办。这时候,只能循名责实,规定让百姓去做什么,做的好奖励,做不好惩罚。惩罚,就要用鞭子,用刀斧来制约那些坏人。失礼而后法,法家出现了。韩非应运而出,韩非站在法的城门口,手里擎着狼牙棒,坏人再敢为非作歹,马上狼牙棒伺候。顿时,世界安静了。韩非是天下最后的守城人,如果他再失守,那么就会天下大乱。他守住了吗,没有。
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是神一样的预言。既然法律编制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网,那么只要找到漏洞,就意味着,不守法的人,可以对守法的人,进行社会套利。这个贼,出现了,他就是赵高,赵高得手,天下崩亡。在老子的思想中,法律社会,必然会产生文官集团的腐败。
天下亡,是从失道开始亡,一直到赵高式的民贼出现,整个社会彻底崩坏。那么,要重新匡扶天下,把它扶正,就需要得再次让天下有道,复归于道。为汉朝主持这项复道伟业的人,总设计师,是陆贾,总参谋是贾谊,总工程师,是董仲舒。
老子在几百年前就预言了,孟子,荀子,韩非,这样的人会产生,也预言了天下大乱的到来,以及天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亡的。
从易到道,从道到儒,从儒到法,这是天下帝王之道的源流四变。
主导华夏文明向前轰隆隆演化的文明之道,它的源流便是易道儒法医兵。下面对大道
源流做下总结。
易:《河图》《洛书》《易经》,群经之首,华夏文明的总源头。
道:《道德经》,三皇之学的集大成,是对易的总结和升华。后世儒法两家的思想根源。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出了五个比较突出的流派。鬼谷子,杨朱,苏秦张仪,韩非子申不害,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被称之为老学五派。孔子,也是老子的思想传人。
儒:《礼记》《论语》《尚书》。儒为周朝之学,奠基人是周公,由孔子发扬光大。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
法:《管子》《商君书》《韩非》。管仲,商君之书,源头为道家。韩非子,源头为道儒两家。
医:中医的思想源头,在易经。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温病学说,不是至道,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非常堕落的,这是文盲中医。
兵:代表书籍是在宋朝编撰的《武经七书》,兵家的思想总源头,是易和道。《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著名兵书汇编而成。世人喜欢把兵家思想,照搬到商战上去,不过,如果不懂道,又怎么用兵呢,瞎比划也没什么用。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