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文明,首先要说的是远古的“中国人”,也就是我们中国这片土地的第一批人是怎么来的?
分两拨,一拔是本土的,由直立人进化而来,时间是一百多万年之前。
一拨是外来的,来自非洲,路线是:先到中东,经过东南亚,然后来到了中国,时间是五六万年前。
接下来,由血缘关系,这片土地的人,组成相对稳定的氏族集团,时间是两万年前。
大概一万年前,这些祖先从采摘、狩猎,进入了农耕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女娲、伏羲、盘古、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有巢氏、燧人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然后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人人平等的大同形态,当然继续发展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贫富分化,接下来就是人性使然,导致战争掠夺,然后又是人性使然,促成氏族联合,然后就形成了部落。
五千年前,我们进入了部落时代,于是就出现了皇帝、炎帝、蚩尤、尧、舜,我们一直说的五千年文明,就是这个原因。
部落时代经历了大概八百年,正是这八百年,让我们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炎黄二帝就是我们中华文明起跑的领路人。
尧舜禹跟着接力,在四千两百年前,我们跨入了文明的门槛,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个个朝代了。
夏禹创立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们正式进入了“文明”,夏朝的存在时间大约为:公元前 2070 年至公元前 1600 年,历时约 470 年。
一个国度进入文明的三个标志为:
一、有青铜器
二、有比较成型的制度
三、创造文字
这三个标准在四千两百年前的夏朝都已经具备。
商朝主要的文明为甲骨文的出现,商朝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 1046 年,共历经 17 代 31 王,约550年。
商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司母戊鼎等此外,商朝的商业贸易也比较发达。
周朝:礼乐制度奠定封建社会基础,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约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 年,东周则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历时约 791 年。
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我们整个中华文化体系打下了永久的根基。
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理念,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 “仁爱”“礼制”,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老子创立道家学派,主张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墨子创立墨家学派,主张 “兼爱”“非攻”。当然还有中兴儒学思想的孟子,当然还有庄子。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代表就是这些人。
秦朝统一六国及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存在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6 年,历时 15 年。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比如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统一马车的轨道、统一文字。这一个个的“统一”,造就了我们中华大地那么多年的战乱,却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像欧洲那样分裂成一个又一个小国家。
秦朝时期的李斯、韩非子、荀子也为我们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存在于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8 年,东汉则从公元 25 年至公元 220 年,中间阶段是王莽创立的新朝,汉朝历时约 400年。
汉朝时期,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使得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司马迁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在汉武帝的领导下,卫青、霍去病扫清塞外匈奴,王昭君出塞,促进了中原和边塞的文化交流,儒家学说在汉朝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已经升级进化为黄老思想它的理念是“君权神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汉朝时,佛教也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历时约 60 年。
这个时候的战乱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然而曹操和曹植父子、建安七子,建安风骨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化氛围。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历时约369年。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下,与汉族相互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做出贡献较大的是北魏孝文帝,他将少数民族的文化深度融入汉文化,包括雕刻方面的文化,比如云冈石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正因为这些中原与塞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
隋朝存在于公元 581 年至公元 618 年,历时 37 年。
要说隋朝的文化,就得说一下河西走廊和凉州。
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是如何进入到我们中原的呢?
是经过一天然通道。
其中关键的一段是河西走廊,在现在的甘肃。
一端是中原大地,另一端是西域、印度、波斯、罗马。
这个连接点大致也就是古时候的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那一带成为“走廊”,首先是汉武帝做的事。
他的战将霍去病,为了对付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在祁连山脚下,祁连山的冰川雪水十分丰沛,还有丰美的畜牧场。
农耕文明的基础条件完全充分。
汉武帝又实施了军事移民和屯垦移民,于是这里的居民迅速增加到十几万人。
四世纪初,中原发生了“永嘉之乱”,民众纷纷南逃和西逃。
西逃的重要目标就是河西走廊的重镇凉州。
西逃者中,有很多殷实的大家族、深厚的大学者带来了高层级的生活方式,于是这里就更繁荣了,甚至被称为“小长安”。
终于要说回正题了。
隋炀帝对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
他在凉州先后两次举办世界博览会以及贸易盟会,隋炀帝下令,凉州、张掖两地的仕女必须盛装出席,除了大量商品的展示外,凉州乐舞、西域诸艺和中原艺术家悉数会聚参与的人群,摆出了延绵数十里的阵仗。
西域各国使臣、商贾,再度为中国文化的宏伟气魄所震撼,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古代“世界博览会”。
初看似乎以贸易为重点,其实是经过了三国、八王之乱、两晋南北朝的混乱之后
中原王朝再次大一统,然后与西域各国文明全方位交流的重新启动。
唐朝存在于公元 618 年至公元 907 年,历时约 289 年。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荣誉所在。
“唐”这个字,常常成为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简单标记,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以及“唐装”、“唐服”、“唐乐”,都是例证。
日本的京都、奈良,那只是对中国唐代城市风韵的局部模拟,至今还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不仅在中国是至高坐标,在世界也是至高坐标。
七世纪,当长安城人口多达百万的时候,罗马城的人口还不足五万,即使是以前还没有衰落的罗马古城,在面积上也只有长安的七分之一。
唐朝在文化上,没有并没有主体信仰,精神上非常开放,儒家、道家、佛家,拜火教、摩尼教、景教等各种教派只要可以造福和帮助老百姓的,都可以自由传教,尽情信仰。
在宗教上的成功,造成了一个极好的精神成果,那就是此后的中国一直没有产生过“一教独大”的现象,随之也没有产生过宗教极端主义。
这是中国文化一直没有湮灭和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隋唐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
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诗、唐代绘画等文化瑰宝,唐诗成就尤为突出
如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作品流传千古,唐代绘画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的作品。
五代十国存在的年份为公元907-979年。
“五代”是指,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禅让于朱温之后,出现的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
“十国”是指,南方的很多个地方割据势力,不止十个,只不过简称“十国”。
五代十国这段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阶段,对中华文明的毁灭是远大于建设的,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人口大幅度减少,文化和文明也随之退步。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直接导致中原文明在后续的几百年,处于无防守状态,北大门时刻敞开,让少数民族随时可以践踏中原文明。
不过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段时期的一颗璀璨星秀,李煜。
他为中华文化的诗词贡献,堪称里程碑。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存在于公元 960 年至公元 1127 年,南宋则从公元 1127 年至公元 1279 年,历时约 319 年。
由于赵匡胤获取皇位的方式是武将兵变,所以宋朝的整体国策为重文轻武。
这样的政策有利有弊,弊端我们姑且不论。
最大的好处就是,宋朝整个文化发展的生机蓬勃。
宋朝的诗词领域,可谓群星璀璨,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婉约细腻、辛弃疾的壮志豪情,唐宋八大家,宋朝就有六位。这些伟大诗人的作品如璀璨星辰般点缀着中国文学的天空。
宋朝的绘画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只说一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朝繁华的都市景象
成为了传世经典。
哲学方面,朱熹、程颐、张载等哲学家
构建起宋朝独特的儒学思想体系,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宋代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唐代扩大了整整一倍。
就是在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了一亿大关。
当时的商品流通量,如果折合成现在国际上的价格,已达到六十亿至七十亿美元。
毫无疑问,中国宋代的经济水平是当时世界之最。
宋代把雕版印刷推进到了活字印刷。
把火药用于战争。
把指南针用于航海。
这些技术传到西方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宋代,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著作
像沈括的《梦溪笔谈》、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宋慈的《洗冤集录》等。
各门学科都出现了一种认真研究的专业气氛。
总体来说,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中,是文化教养最高的朝代。
宋代历时近三百二十年,在这期间,西方依然陷落在中世纪的漫漫荒路中,南宋王朝最终结束的那一年,被称作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的但丁才十四岁,直到一百七十三年后,文艺复兴的第一位大师达·芬奇才出生,由文艺复兴引起的欧洲社会大变革,更是以后的事情了。这也就是说,在中国宋代,欧洲还无可比较。
宋朝的文化成就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领域。
元朝存在于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 年,历时约 97 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次被少数民族全面执掌。
南北朝时期,北朝也是少数民族掌权,不过呢,只是黄河以北地区而已,而且,北朝的政策在拓跋宏执政时,倾向于塞外文化全面融入汉文化。
所以到元朝为止,汉文化一直是融合其他文化的主动方。
那么在元朝是什么样的呢?
元朝并没有消灭和吞并中原文明,而是积极融入。
那些说“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言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元朝确立了行省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模式,以防止地方势力依据地理形势对抗中央政权,甚至割据地方,例如,将汉中划归陕西使四川门户大开,又比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地区被纵向分开,分别属于江西省和湖广行省,让五岭地区失去了可以凭借山河险要进行割据的便利条件。
元朝创建的行省制度至今仍有影响。
在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出现了多种迁徙形式,包括战争时期的掳掠和流放以及和平时期的经商和文化交流,例如,在蒙古远征期间,蒙古大军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将当地的工匠全部征用,用于军事攻城,在南下进攻时,蒙古军队还将大量汉族人迁徙到当地。
成吉思汗在西征中也掳掠了数以万计的人口带回中原,此外,大量中亚伊斯兰教的信徒进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
元朝的统治者不断吸收各民族优秀的制度文化和习俗。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儒家思想产生碰撞,引发了一些思想的火花。
元朝废除了科举制度,一部分文人无路可走,然后灿烂的中国戏剧诞生了,也就是“元曲”,比如:《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等等。
还有,绘画史上的里程碑画作《富春山居图》。
所以,元朝时期的中华文明并没有暗淡,反而也很璀璨。
明朝存在于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644 年,历时约 276 年。
清朝则从公元 1644 年至公元 1912 年,历时约 268 年。
其实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文化是基本连续的。
最主要就是小说的发展。
在这五百多年 中国四大名著相继出世,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当然还有《金瓶梅》还有《聊斋志异》。
明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圣人-王阳明,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有三个重要思想:
一、心即是理
二、致良知
三、知行合一
这个思想通俗浅显的解释就是:我们在保持良知的情况下,内心所想即是真理,然后把知道的和行动合二为一。
这个思想正好弥补了儒家思想缺乏行动力的短板。
心学思想影响了后事的很多很多人。
明清两代的文化,并没有大方光芒,却依然璀璨,直到十九世纪末,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八月十四日,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下,北京陷落!所有人都认为我们的文化要终结了,然而这个时候,甲骨文被发现了,敦煌的藏经洞被发现了。
四千年前的商朝。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以它们极其丰厚的文化形态震撼了全世界。
至此,我们的中华文化完整而绵延,
至此,我们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
至此,我们的文明完整而璀璨,
至此,我们中华文明史全部说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