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你方唱罢我登场
1、打破学术垄断,实现知识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颓,王室文化官员下移列国,学术授受从官府转向私门。出走公家的学者们开始进行私人教育,最有名的当然是孔子,此外还有老聃、师襄、苌弘等。

(老子出关图)
2、风流人物看士子
士原本是统治阶级的最底层,春秋末期后成为知识阶层,受公卿大夫倚重。他们学识渊博、志向宏大,政治参与意识强烈,是搅动乱世局面的重要力量。彼此求同存异、辩驳交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留下了儒、墨、道、法等伟大的精神财富。
3、“十里不同音”
百家争鸣还呈现出地域性。儒、 墨以鲁为中心,儒家传播于晋、卫、齐;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源于南方楚、陈、宋,后北上于齐。法家源自三晋,成就于秦。阴阳家从燕发端,在齐拓展。周、卫则盛产纵横家。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各自大放光彩。

(《九歌·河伯》)
4、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最重要
春秋战国剧烈的兼并战争使人们意识到天命鬼神不足依凭,提供赋役兵源的民众才是力量源泉。而科学知识的进步, 也冲淡了对神明的信仰。于是,东周时期经验理性高扬,“重民轻神”成为这一历史段落的文明精神,《左传》与《孟子》有力地阐述了这一点。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