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诞生!强大帝国
1、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统一
秦朝建立后,嬴政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在地方则实行郡县制,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秦律,彻底将国家大权层层把握在皇室手中。
文化上的统一则更为深入——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强大的政治力量收束了整个国家,此后几千年,神州大地分分合合,却始终以华夏自居。

2、“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本质相同
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看似与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截然相反,但运作思路却如出一辙:都力主禁绝异端、维护帝王的一统意志。当然,董仲舒要成熟得多,他找到了更适合专制社会的文化形态——包容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
所以李斯失败了,董仲舒成功了,而秦汉整合多元文化的努力获得历史性的胜利。

3、我们学的是哪门经?
独尊儒术以后,经学被推崇为官方哲学。西汉初年硕果仅存的学者们所传授的儒家经典,以流行文字抄写下来,称“今文经”;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到了一批先秦典籍,以古籀文写作,故号“古文经”。以哪种版本为研究对象,就诞生了经今文和经古文之别。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那种不能脱离对经典的依傍,以注经、释经透露己见的“经学方式”,至今仍塑造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4、匈奴都去哪儿了?
汉匈之争始于战国,持续了三百年之久。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两名将才大败匈奴,匈奴内部分裂,南匈奴归汉。东汉时,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其西迁,汉匈战争得以告终。所以,匈奴不是消失了,只不过要么融入汉人,要么离开中国了。
在这过程中,长城搭建起来了,丝绸之路也开通了——前者是为了抵御匈奴进攻,后者则是为了寻找盟友。

5、中国当然也有宗教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南亚佛教的东传。东汉明帝时,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在洛阳建立起来。作为外来宗教,佛教主动和道家结合,实现本土化,落地中国。而与佛教传入大体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创建。后来东汉末的“太平道”创始者张氏兄弟,就是汉末黄巾起义的组织者。

6、大国才撑得起的宏阔文化
两汉四百年间,经济相对平稳发展,形成古典科技的一个高峰。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指南针、造纸术两项均成于汉代,二者传入欧洲之后,对于航海大发现、宗教改革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影响,自不言而喻。
而作为初生的强大帝国,秦汉展示出蓬勃的豪迈气息,体现在观念文化产品的创作上,其代表便是“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汉赋,还有以百科全书式的眼光观照古今的《史记》。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