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绣口里吐出半个盛唐
1、恢弘是唐朝底色
隋时在汉长安城东南建立西都,称大兴城;唐代改名长安,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隋唐长安的平面构图,像一个棋盘,设计师们调动各种手段,唤起人们的联想,展示寰宇一统、富有天下的意境——自然,皇帝是宇宙中心。

2、葬送了隋朝的大运河
东晋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需要仰仗南方的经济支持,故隋文帝时即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开广通渠三百余里。隋炀帝即位后,完成了这项工程,运河南起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 全长五千里,使南北联结。
3、生气勃勃的贞观之治
中国专制帝国时代有过许多“盛世”,如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然而最为人称道的都不是太平盛世,而是盛世先声——“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唐太宗就以“君舟民水”、广用人才和善于纳谏等,被誉为君主典范。
此时正是初唐,新兴王朝总是充满希望,一切才刚刚步入正轨,人人都相信并且渴望盛世。

(武则天无字碑)
4、信什么都行
唐代是一个文化政策相对宽容的时代,其君主虽对儒、佛、 道三教各有偏重,唐武宗甚至还有灭佛之举, 但就总体而言, “三教共弘”是唐代大势。道教尤其是李唐皇室的宠儿,作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混血,他们为了彻底进入文明体系、确定文化优越性,奉老子李耳为先祖,高宗时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
三教并行不悖,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一尊意志。朝野内外都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社会风气也相当开放,赋予唐文华率真而又放达的气质。

(玄奘与侍者图)
5、布衣将相平步青云
隋唐时期科举制正式确立,以文学取士,打开了一个更大的入口,寒士获得了更多平步青云的机会,政治热情高涨,唐太宗就曾自得于“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武则天亲行殿试,中举者都是“天子门生”,君臣之间更多了师生关系。
6、国家兴,诗家兴
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三百篇,而中国诗的辉煌极致则在唐代,成就最高者则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是六朝诗歌之集大成者,杜甫则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为唐诗注入新的活力。
唐代进入中国古典文学艺术“集大成”的境地。

(饮中八仙图)
7、复古不等于守旧
韩愈与柳宗元大力反对骈体文,效法先秦散文和《史记》刚健自由的文风,以“复古”为旗帜,实为通过对先秦两汉文体的复归,摆脱六朝程式化文体的束缚,达到一种创新境界。同时,更在于依归儒经,复兴孔孟之后已经失传的“道统”。
8、泱泱我华夏,泽被远方
深受胡文化、南亚文化等外域影响,重振唐文化雄迈之气时,唐朝以更强势的姿态影响着世界,主要是为日本和朝鲜半岛带去先进的文化之风,形成了以中华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更遥远的西方,则迎来了造纸业、纺织术,甚至是炼丹术,技术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鉴真东渡)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